
2024-06-10
為了更好地規范DBV人際傳播防控策略,研究邀請了該領域的知名專家進行深入討論,在SFTS的流行概況、患者的血液和體液接觸傳播、病毒氣溶膠傳播、患者的污染物及遺體處理等關鍵防控措施方面達成了共識。
抗血小板治療(APT)是治療和預防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動脈粥樣硬化血栓事件的基礎。本文主要更新了抗血小板治療的應指南。
血小板減少癥是化療常見的不良反應。化療相關性血小板減少癥(CIT)的發展受癌癥類型和治療的影響,大約三分之一的實體瘤診斷患者和一半的血液惡性腫瘤患者發生CIT。本文主要針對CIT的管理提供指導建議。
在癌癥患者中,血小板減少可由骨髓浸潤或抗癌藥物引起,是應用抗凝藥物、抗血小板和纖溶劑等抗栓治療的主要限制。本文主要針對癌癥患者血小板減少的抗栓治療管理提供指導建議。
2021-07-15
血小板減少或功能異常的患者常需要輸注血小板,部分患者多次輸注后可發生血小板輸注無效,表現為輸注足夠劑量血小板后臨床癥狀未明顯改善、血小板計數未明顯升高等,造成臨床治療的困難。輸注經配型的相容性血小板是
2019年3月,美國婦產科醫師學會(ACOG)發布了妊娠期血小板減少癥管理實踐指南,妊娠期血小板減少可有多種生理或病理機制引起,本文主要針對妊娠期血小板減少癥的檢查,診斷,管理等相關內容提出指導建議。
抗血小板治療已經成為預防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尤其是冠心病的重要治療手段,本文主要更新了2011和2013年加拿大心血管學會(CCS)抗血小板治療指南。推薦意見更新點主要包括:接受PCI治療的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雙抗治療的持續時間;接受雙抗治療患者接受非心臟手術以及擇期和半緊急冠脈搭橋術的管理;不同口服抗血小板藥物的切換;PCI患者的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療的管理。
2016-10-30
為了進一步規范我國血液科醫師對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癥(ET)患者的臨床診治,由中華醫學會血液學分會白血病淋巴瘤學組牽頭,在廣泛征求國內專家意見的基礎上,最終達成了ET的診斷程序、實驗室檢查、診斷標準和治療原則等方面的共識。

2025-01-01
本共識結合國內外文獻,為促血小板生成藥物在再生障礙性貧血中的應用提供參考推薦,旨在規范和指導促血小板生成藥物在再生障礙性貧血中的治療應用。

2024-10-21
根據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醫療器械注冊技術指導原則制修訂計劃的有關要求,中心組織修訂了《富血小板血漿制備器注冊審查指導原則(征求意見稿)》,現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2023-12-28
為進一步規范SFTS臨床診療工作,在2010年原衛生部發布的《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診療方案》基礎上,結合國內外研究進展和診療經驗,制定本診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