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30
脊柱是惡性腫瘤骨轉移最常見的部位,約30%~70%的惡性腫瘤患者會出現脊柱轉移,嚴重影響患者生存質量,加速死亡進程。鑒于脊柱轉移瘤治療理念和手段的不斷進步,多學科協作的綜合治療日益完善,有必要對脊柱轉移瘤外科治療方案進行更新與優化。本指南旨在通過循證醫學的方法,從脊柱轉移瘤外科治療的評估與決策,圍手術期處理,治療方式的選擇,微創治療,椎體成形術等方面為脊柱轉移瘤的外科治療提供可靠的臨床依據,從而規
2023-02-09
脊柱結核是最常見的骨結核,實施加速康復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管理模式可以縮短脊柱結核患者的住院時間,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和再入院率,減少醫療費用
2023-11-17
本文通過參考現有的關于圍手術期血糖管理的指南及共識,提出規范的脊柱外科圍手術期血糖管理共識,以期為脊柱外科圍手術期血糖管理提供指導。
2023-01-15
手術是脊柱結核的有效治療方式之一。基于加速康復外科(ERAS)理念的脊柱結核手術可最大程度降低圍手術期患者的生理與心理應激,減少不良反應和手術并發癥的發生。目前,針對脊柱結核手術尚無完整ERAS體系協
2022-09-05
脊柱結核作為最常見的肺外繼發性結核,一直是脊柱外科的常見病和多發病。規范的抗癆治療是臨床治愈脊柱結核的根本途徑,但對于合并巨大椎旁膿腫、伴隨神經壓迫、出現脊柱失穩、后凸畸形等情況,往往還需要借助外科治
2021-05-25
脊柱外科手術常伴隨出血風險。由于脊柱手術部位較深且毗鄰脊髓神經,止血復雜且較難控制,不僅影響手術視野、降低手術操作的精準度,大量出血還會增加輸血需求,引起輸血相關并發癥。
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自2009年開始組織全國50余位骨科與計算機導航領域專家對計算機導航輔助脊柱外科手術的精確性、安全性及其影響因素等14 項課題進行調查研究,同時開展循證醫學研究。201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全國醫療服務標準委員會立項,制定《脊柱外科計算機導航技術》。期間邀請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直轄市50余位專家開展了多次研討,完善該操作標準。20
2022-12-28
脊柱手術患者因長期臥床、手術創傷、麻醉、疼痛等因素便秘發生率高達70%~80%,便秘若未盡早或及時干預不但會導致患者食欲不振、 術后生活質量降低甚至出現腸梗阻、 心肌梗死等嚴重并發癥,還會引起患者
為脊柱外科術中神經電生理監測的應用提出一套實用技術規范,以便監測脊髓神經功能的完整性,為脊柱外科手術提供重要的安全信息。本共識參考國際類似規范和近年研究結果,經過對具有術中脊髓監護經驗的脊柱外科專家咨詢調查和充分討論,提出基于專家共識的術中神經電生理監測臨床技術規范。描述了術中神經電生理監測所使用的各種體感誘發電位、運動誘發電位和肌電監測的技術要求和臨床操作規范,闡明了脊柱外科手術中神經監測的基本
2024-12-31
本研究旨在就 SD 的診斷與治療制定共識性建議,涵蓋診斷方法、手術指征及治療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