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20
肺癌是導致中國癌癥死亡的首要原因。近年來低劑量計算機斷層掃描(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LDCT)篩查的效果進一步被證實,并且在高危人群選擇、篩查間隔及結節管理的研究方
2020-10-20
近年來,冠狀動脈CT血流儲備分數(CT?FFR)在單次檢查同時獲取冠狀動脈的解剖和功能信息,成為心血管影像臨床研究的新熱點。為推動CT?FFR技術在我國的規范化應用,中華醫學會放射學分會組織專家參閱大
2016-07-01
第一版英國PET-CT檢查的適應癥2012是一派年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文章,本文是對PET-CT檢查的適應癥2013的更新,主要內容包括18F-FDG PET-CT檢查的適應癥以及臨床實踐中非-FDG追蹤的應用。
這是這些指南第9版的第二次更新。我們就17個PICO(人口、干預、比較指標、結果)問題提出建議,其中4個問題以前沒有得到解決。
2020-04-07
2020年4月,Fleischner學會)發布了關于COVID-19流行期間胸部影像學檢查在患者管理中的作用的跨國共識聲明。2020年的前3個月,全球有超過90萬COVID-19確診病例以及近5萬的死
2025-03-31
匯總國內外最新臨床研究證據和實踐經驗,以期規范CT引導下經皮胃造瘺技術,為臨床醫師提供系統、權威指導,提高手術療效和安全性。
冠脈CT血管造影(CCTA)顯示了檢測冠狀動脈疾?。–DA)的高準確性,但這種無創方法提供的臨床信息在彌漫性和復雜性CAD患者以及計劃經皮冠脈介入治療和外科血運重建手術中仍然不足。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介紹
2021-01-30
急性胸痛是心血管內科及急診科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其起病急,可危及生命,最常見的病因包括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肺動脈栓塞和主動脈夾層,對病因進行早期明確及對高危胸痛患者進行有效篩查有利于減少并發癥,降低死亡
2020-12-20
人工智能技術為肝臟疾病醫學影像研究提供了新契機。為促進肝臟人工智能科學研究的發展,提高肝臟疾病精準診療能力,中華醫學會放射學分會醫學影像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工作委員會、腹部學組和磁共振學組聯合對肝臟局灶性
2020-02-21
為了進一步促進 18F-FDG PET-CT在感染和炎癥中的臨床應用,規范診斷流程,中國有關領域內的專家對上述內容進行討論,形成了專家共識。
骨密度測量在骨質疏松癥防治中具有重要作用,定量CT( 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 因其成像技術優勢,近年來在骨質疏松癥的臨床和科研以及健康管理中的應用越來越廣。為了更好地規范QCT 在骨質疏松癥診療和健康管理中的應用,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中華醫學會健康管理學分會聯合11 個學術團體,組織全國著名的專家對近年來國內外QCT 的研究進展和臨床文獻進
2019-02-20
CTA具有無創、費用低及可重復性強等優點。頭頸部CTA是目前診斷頭頸部血管病變、觀察血管解剖和血管病變以外疾病血供來源的重要影像方法,已經成為頭頸部血管病變診斷及長期隨訪的首選無創影像檢查方法,制定頭頸部CTA專家共識對指導日常臨床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中華醫學會放射學分會組織專家在參照2015年美國放射學院、美國神經放射學會、兒科放射學會最新版本頭頸部CTA應用指南的基礎上,參閱大量中、英文文獻,
2018-12-10
冠狀動脈CT 血管成像(CCTA) 檢查已成為臨床篩查冠狀動脈疾病安全、可靠的首選技術之一,隨著技術發展,后64 排高端CT 設備近年已有大量裝機。 但在掃描適應證、掃描方式及對比劑使用等方面仍存在大量不合理、不規范的現象。CCTA 掃描與報告書寫的規范化、標準化應用水平亟待提高。制定本共識的目的即是建立可共同遵循的掃描適應證及規范化掃描方案和影像報告等指導原則, 以便在全國范圍內進行規范化推廣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