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17
頭頸部癌占全身惡性腫瘤的30%,治療以手術為主。局部晚期或無法手術切除時以放射治療聯合化療為主。手術、放療后局部、區域復發仍是主要失敗原因,復發后挽救治療目前尚無理想的方法;放射性粒子植人治療已成為早期前列腺癌標準治療手段之一。前列腺癌粒子植入治療是經直腸超聲引導聯合會陰部模板輔助,實現粒子在前列腺內空間合理分布,可確保粒子植入治療與術前計劃完全一致。 2002年中國學者將CT引導技術引入
2017-04-30
放射性粒子組織間永久植入(簡稱粒子植入)治療腫瘤屬于近距離治療范疇, 它具有靶區局部劑量高,周圍正常組織劑量低的特點,同時粒子植入治療需要在穿刺引導下進行,它又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的優勢,已成為早期前列腺癌標準治療手段之一。粒子植入治療需要借助超聲、CT、MRI 等影像引導和輔助導航引導系統來實現粒子在腫瘤靶體積內精準分布,確保術后與術前計劃高度一致。如何實現粒子在靶體積內精準適形劑量分布,圖像引導

2023-02-01
文章擬對該Bone-RADS進行詳細解讀,有利于廣大放射科醫師更好地掌握成人CT和MRI偶發孤立性骨病變的診斷管理。
2023-10-20
MRI引導相比較于CT引導的前列腺SBRT,能顯著降低患者中度急性毒性反應和提高患者報告生活質量,但能否持續獲益仍需長期隨訪結果來確認。
2024-12-17
本文主要對共識中關于心房顫動(簡稱房顫)和室性心動過速(簡稱室速)消融圍術期利用CT和MRI明確心血管解剖結構和潛在異常基質,及診斷消融相關并發癥等內容進行解讀。
2017年4月,國際骨髓瘤工作組(IMWG)發布了18F-FDG PET/CT在診斷和管理多發性骨髓瘤及其他漿細胞疾病中的作用的共識聲明,主要目的是優化18F-FDG PET/CT檢查多發性骨髓瘤及其他漿細胞疾病患者。內容涉及多發性骨髓瘤及漿細胞疾病的檢查技術,骨損害評估,預后判斷,治療反應評估,微小殘留疾病檢測,18F-FDG PET/CT的應用等。
關于人工智能衍生的計算機輔助檢測 (CAD) 軟件的基于證據的建議,用于檢測和測量 CT 掃描圖像中的肺結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