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超聲心動圖協會(ASE)曾于2001年和2008年分別發表了超聲心動圖醫師實施心臟超聲造影增強檢查的指南和該檢查臨床應用的專家共識。2014年,ASE正式發表了指南更新,其中的諸多亮點為臨床開展心臟超聲造影增強檢查提供了最新的指導性意見。
心包疾病在世界范圍內非常普遍,它發生在各種情形下,有著很高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患者可表現為多種癥狀,如胸痛、氣短、腹水、下肢浮腫和低血壓等。顯然,在臨床上很難對這些心包疾病進行評估,因此對于這些情況的診斷和處理,超聲心動圖、 CMR和CT這些成像技術的應用起著越來越關鍵的作用。
隨著技術的飛速進步,TEE已顯示出在很多臨床場合的作用,包括手術室、重癥監護室、導管室和門診。所以,不論是對于心臟外科醫生、麻醉科醫生、心臟介入醫生和臨床心血管醫生來說,TEE 都已成為必須的影像工具。因此,這版指南的目的是指導TEE 的應用。
由美國超聲心動圖協會(ASE)及美國急診醫師學院 (ACEP )制定的共識 ,不僅闡述了FOCUS在患者緊急診療中的重要性,也強調了與全面超聲心動圖的互補性。作為急診室與超聲心動圖關系演化的一部分,共識概述了FOCUS在臨床實踐中的應用范疇。雖然由急診科醫生開展的不穩定患者的心臟超聲檢診常接受其它專項超聲的檢查申請,但共識的內容限定于 FOCUS 的心臟應用。因此,共識將不詳細討論急診科全面經胸和
ASE和SCA共同頒布的專家共識中,描述了基礎圍術期經食道心臟超聲(PTE)檢查在不穩定的手術病人的處理和治療中的重要性。應用非完整的基礎PTE檢查來確定血流動力學不穩定的原因最初是為了急診室和新生兒特護病房而設置,原本是為了補充完整心臟超聲檢查。然而,基礎PTE檢查的主要目的是術中監測。雖然這可能是一個包括解剖成像的廣泛領域,非創性監測應當集中在心臟引起的血流動力學或者通氣不穩定,包括心室大小和
三維(3D)超聲心動圖(3DE)是心血管超聲領域內一項重要的技術創新。計算機與探頭技術的進步,使我們能采集實時3DE圖像并可從任意空間角度來顯示心臟結構。本文旨在為如何進行3DE數據采集、圖像分析、各種心臟結構顯示,提供一份實用性指南,并對3DE技術上的局限性,其目前的與潛在的臨床應用價值,及其主要優缺點予于評述。
衛生保健研究與質量管控機構在2001年度的報告《讓治療更安全:一份重要的操作安全性分析》中提出11條促進病人安全的建議,其中一條是建議中心靜脈導管置管時使用超聲引導。本文章的目的是提供全面的超聲血管置管指南,以過去多項應用研究為基礎科學依據,主要包括怎樣在超聲引導下建立中心靜脈通路:包括頸內靜脈(IJ)、鎖骨下靜脈(SC)和股靜脈(FV),并專門對兒童應用的特殊性作了說明,還包括超聲引導在動脈插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