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30
急性特發性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也稱突發性聾或特發性突聾,為了規范名稱,避免混淆,本指南統一命名為突發性聾(簡稱突聾)。1997年中華醫學會耳鼻咽喉科學分會和中華耳鼻咽喉科雜志編輯委員會組織制定了《突發性聾診斷依據和療效分級》。2006年中華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分會和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編輯委員會修訂并刊出了《突發性聾診斷和治療指南》。既往國內雖然有很多突發性聾臨床研究,但多為回顧性分析,指
2015-03-20
2014年8月,部分專家再次就耳整形相關問題進行了專題研討,就近年來耳整形與聽力重建的治療原則、手術方法、審美取向、手術技巧、并發癥處理、耳支架材料選擇等問題達成初步共識。隨后又組織國內相關專家對此共識進行了廣泛的討論與修改,最終成文。
2013-02-01
慢性鼻-鼻竇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的常見病,是鼻竇及鼻腔的慢性炎性疾病。其發病與許多因素有關,病理生理學機制復雜,診斷和治療對臨床醫師具有挑戰性。為提高慢性鼻-鼻竇炎的診斷準確性和治療水平,1995年,我國鼻科學者制訂了“廣州標準”。盡管當時對其病因和發病機制的認識遠不及今天,但應該說,“廣州標準”(1995)以及后來在此基礎上制訂的“海口標準
2011-02-01
作者:《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編輯委員會鼻科組 中華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分會鼻科學組、小兒學組 《中華兒科雜志》編輯委員會兒童變應性鼻炎也稱兒童過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在我國的患病率約為10%[1-2],且呈繼續增加趨勢.由于兒童變應性鼻炎對下呼吸道炎性疾病(如支氣管哮喘)的發生發展、嚴重程度及臨床轉歸均有重要影響,因此制訂本診斷和治療指南,對規范臨床診療及哮
2009-12-01
作 者 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編委會鼻科組 中華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分會鼻科學組<篇首> 變應性鼻炎患病率高且呈上升趨勢,已成為國際關注的全球性疾病.我國針對中心城市人群的初步研究表明,平均自報患病率約為11.1%,不同地區間差異很大~([1]).
2017-03-30
梅尼埃病是常見的耳源性眩暈疾病,為規范和提高我國梅尼埃病的臨床診療工作,1996年中華耳鼻咽喉科雜志編輯委員會和中華醫學會耳鼻咽喉科學分會聯合制定了我國第一個《梅尼埃病診斷依據和療效分級》標準,并于2006年修訂為《梅尼埃病的診斷依據和療效評估(2006年,貴陽)》。隨著前庭功能檢查技術的進步和眩暈醫學的蓬勃發展,原有標準已無法滿足臨床診療和研究的需要。同時國際上也多次制定或修訂關于梅尼埃病的診療
2017-01-30
下咽又稱喉咽,位于喉的后面及兩側,起于舌骨延線以下,止于環狀軟骨下緣平面,向下連接食管。下咽部惡性腫瘤占全身惡性腫瘤的0.15%~0.24%,占頭頸部惡性腫瘤的2%。絕大多數(95%)為鱗狀細胞癌,下咽癌多發生于梨狀窩區,下咽后壁區次之,環后區最少。
2016-01-30
目前,頭頸部鱗狀細胞癌(簡稱頭頸鱗癌)占頭頸惡性腫瘤的90%以上,已成為全球第六大惡性腫瘤,每年新發65萬例、死亡35萬例。而頸淋巴結轉移是頭頸各部位腫瘤發生轉移的最常見方式,約有50%頭頸鱗癌患者在確診時已經存在隱匿性或明顯的頸淋巴結受累。頸淋巴結轉移是影響頭頸鱗癌治療效果的重要和獨立預后因素,與不伴頸淋巴結轉移的患者相比,發生頸淋巴結轉移的頭頸鱗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幾乎下降一半。因此,正確掌握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