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30
霧化吸入是一種藥物輸送方法,以吸入呼吸道的霧狀氣溶膠形態給藥,廣泛用于治療上、下呼吸道疾病。當代霧化吸入療法始于19世紀。1858年法國人Sales-Girons發明一種手動施壓將藥液泵成霧狀用于經口吸入的裝置。不久后利用文丘里(Venturi)效應的噴霧器問世,這一原理目前仍然廣泛使用于現代霧化吸入裝置。20世紀50年代開始,隨著超聲霧化機及計量吸入噴劑的發明,吸入給藥被廣泛應用于臨床,目前已經
2018-06-04
AR 的治療包括環境控制( 含健康教育) 、藥物治療、免疫治療和外科手術4 個環節,其中藥物治療能夠快速、有效、安全地控制AR 的臨床癥狀,是目前治療AR的主要手段。臨床上常用的治療藥物包括鼻用和口服糖皮質激素( 以下簡稱激素) 、鼻用和口服抗組胺藥、口服抗白三烯藥物、鼻用減充血劑和抗膽堿能藥物。口服抗組胺藥在AR 的治療過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被國內外多種指南推薦作為治療AR 的一線用藥。為了進一
2013年,美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會(AAO-HNS)制定了首份兒童鼓膜置管臨床實踐指南,對兒童行鼓膜置管的適應證和圍手術期管理作出了規范指導。2022年,AAO-HNS對原指南內容進行更新,增加了長
2022-11-15
2021年,為了規范便攜式睡眠監測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診療過程中的使用,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編輯委員會咽喉組、中華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分會咽喉學組聯合發布了《便攜式睡眠監測在OSA診療中
2022年8月,國際小兒耳鼻喉科小組(IPOG)發布了先天性氣管狹窄的評估和管理共識。先天性氣管狹窄是一種罕見但可能致命的氣道疾病,患者的臨床表現、嚴重程度以及合并癥會存在差異。因此對于這些患者的評估
2022-04-14
耳聾是最常見的出生缺陷之一,新生兒期的發病率約為1‰-3‰,學齡期兒童耳聾的發病率增加至3‰-4‰。耳聾的病因主要包括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約60%以上與遺傳因素有關,我國最常見的耳聾基因包括GJB2、
2020年8月,國際小兒耳鼻喉科小組(IPOG)發布了預期性氣道阻塞的產前及圍產期管理共識建議。本文的主要目的是針對有氣道損害危險的胎兒的鑒別、常規評估以及處理提供指導建議,內容涉及圍產期氣道阻塞的病
2019年9月,國際小兒耳鼻喉科小組(IPOG)發布了青少年期發作復發性呼吸道乳頭狀瘤病共識建議,主要目的是為青少年期發作復發性呼吸道乳頭狀瘤病的評估和管理提供共識建議。內容涉及診斷考慮,手術治療,全身輔助治療,術后管理以及監測和聲音評估等。
2019年5月,國際小兒耳鼻喉科小組(IPOG)發布了兒童后鼻孔閉鎖的診斷以及術前、術中和術后護理建議,專家組指出推薦鼻內鏡和纖維經以及CT檢查用于兒童后鼻孔閉鎖的診斷,單側后鼻孔閉鎖修補術應推遲至少6個月進行,推薦首選經鼻內鏡下修復術,術后建議對患者進行長期隨訪。
2017年7月,國際小兒耳鼻喉科小組(IPOG)發布了Ⅰ型喉裂的診斷和管理指南,指南主要針對由于Ⅰ型喉裂引起的吞咽困難和吸氣困難患者的診斷和管理提供循證建議,主要內容包括診斷注意事項,咨詢,直接喉鏡和支氣管鏡檢查,醫學治療,術前、術中以及輸歐管理和隨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