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20
2018美國心臟學會(Amer ic a n He ar t A s s o c i a t i o n ,A H A)/ 美國卒中學會(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ASA)主持編寫的最新急性缺血性卒中診療指南囊括了180項推薦,其中包含50項改寫及61項新的推薦,78項推薦未做更改。中國卒中學會官方英文期刊Stroke & Vascular Neurology(SVN
2019年4月,韓國卒中學會(KSS)聯合韓國介入神經放射學學會(KSIN)共同發布了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內再通治療指南。血管內再通治療(ERT)已經成為由于大動脈阻塞而造成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發病6小時內的標準治療方法。本文主要針對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內再通治療的相關內容提出指導建議。
一些臨床試驗顯示,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內治療在選定的患者中被證實是有效的。該質量改進共識聲明的修訂版主要聚焦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血管內治療的管理過程和預后,主要內容包括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血管內治療的適應證和禁忌證,質量改進。
2017-09-30
目前我國各地區醫療條件和水平差異較大,急性大血管閉塞性缺血性卒中(AIS—LVO)的血管內治療開展情況參差不齊,治療效果同質性差,為進一步規范血管內治療的操作流程,撰寫組總結了國內外近年的研究結果,圍繞影響臨床預后的4個主要方面(快速診治流程、適宜患者的選擇、成功血管再通、規范術后管理),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制定了本專家共識。
2015-06-29
2015年6月,美國心臟協會(AHA)聯合美國卒中協會(ASA)共同發布了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血管內治療指南更新版。

2024-04-30
本科學聲明對IS及TIA患者長期血脂管理、長期血脂監測及重點患者血脂管理等方面進行了闡述,以期為提升IS及TIA患者的長期血脂管理臨床規范提供參考。
2021-06-02
2021年6月,歐洲卒中組織(ESO)發布了急性缺血性卒中和腦出血的血壓管理指南,在急性缺血性卒中(AIS)和急性腦出血(ICH)患者中,血壓升高常見。
中國卒中學會腦血流與代謝分會組織國內來自于神經內科、神經介入及放射、神經外科、神經影像、基礎研究及部分工程類和計算機專家,在2013年“缺血性卒中側支循環評估與干預中國專家共識”的基礎上組織討論并撰寫了本指南。 本指南參照中國卒中學會指南制定標準與規范撰寫,旨在總結目前國內外研究結果,推廣新的概念及臨床證據、提高對腦側支循環臨床意義的理解,推動腦側支循環的規范評估與治療。
2020-02-12
血小板活化因子(PAF)于20世紀70年代初由法國免疫學家Jacques Benveniste發現。其命名起源于它最初被發現的血小板聚集功能,但目前已發現其具有廣泛的生理和病理效應。PAF受體(PAF
2016年12月,臨床系統改進協會(ICSI)發布了缺血性卒中的診斷和初級治療指南第11版,該指南建議主要針對腦缺血/梗死引起的卒中的早期管理,不涉及卒中預防,短暫性腦缺血以及出血性卒中的管理。拓展指南:[[缺血性卒中 |5]]
2015-10-18
自“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管理指南2013 年版”發布以來,出現了大量關于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內治療的高質量證據[1]。本版更新的指南主要基于2013 年以來8 項血管內治療隨機臨床試驗和其他相關數據的分析結果,同時兼顧了2013 年指南的證據,并非對上版指南后的文獻作全面回顧,而是依據最新的證據作出推薦。本指南與既往指南的重疊部分,以本指南的推薦為準。
2022-09-07
復發性卒中在1年內約影響9%-15%的人群,本文主要針對缺血性卒中或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后長期二級預防的藥物干預提供指導建議,涉及血液、血糖、血脂的管理以及抗血小板治療。
2022-06-03
復發性中風會在 1 年內影響 9% 至 15% 的人。該歐洲卒中組織 (ESO) 指南就血壓 (BP)、糖尿病、血脂水平和抗血小板治療的藥物管理提供循證建議,以預防缺血性卒中或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患者的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