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30
肌少癥是指與年齡相關的肌肉質量減少,同時存在肌肉力量和/或軀體功能下降。目前全球約有5 000萬人罹患肌少癥,預計至2050年肌少癥患者數將高達5億。肌少癥導致跌倒、殘疾、生活質量差和死亡風險增加等不
2020年4月,意大利風濕病學學會(SIR)發布了風濕性多肌痛的管理指南,主要目的是針對風濕性多肌痛患者的臨床管理提供最新的循證指導建議,內容涉及風濕性多肌痛的臨床評估,實驗室檢查,特殊檢查,一線治療
2019-01-30
膀胱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臨床上75%的膀胱癌為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術后復發率高。膀胱灌注治療可以降低膀胱癌復發和進展的風險。根據近年國內外循證醫學證據和中國學者對膀胱癌診治研究的不斷深入,本共識對當前國內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的膀胱灌注治療進行了探討,包括膀胱灌注的適應證、禁忌證、灌注治療的形式和常用藥物等。
2018年7月,日本消化器內視鏡學會(JGES)發布了經口內鏡下肌切開術指南,經口內鏡下肌切開術(POEM)是日本開發的一種新技術,主要用于治療食管失弛緩癥和食管活動障礙。該項技術由于低侵入性,技術新穎且高效,被迅速接受且在得到了廣泛的傳播。本文主要針對經口內鏡下肌切開術臨床實踐應用的9個主要主題提供了指導建議。
2018-05-30
子宮肌瘤是育齡期婦女最常見的生殖系統腫瘤,子宮腺肌病是由于子宮內膜及間質侵入子宮肌層引起的良性病變,兩種疾病均好發于30~50歲育齡期婦女,對于有癥狀的患者,根據患者的年齡、生理及心理需求的不同而有多種診療方案,傳統的治療方法有病灶剔除術、子宮次全切除術或子宮全切除術等。但是對于年輕、有保留子宮需求的子宮肌瘤患者,病灶剔除術后的兩年復發率較高,二次手術的實施有較大的風險及損害。而對于子宮腺肌病患者
2018年2月,國際膀胱癌網絡(ICBN)發布了肌層浸潤性膀胱癌的隨訪共識建議。來自國際膀胱癌網絡(ICBN)的多學科肌層浸潤性膀胱癌(MIBC)專家小組對當前關于MIBC幸存患者的相關指南進行了謹慎地評估,針對該類患者的隨訪提出建議,內容涉及隨訪時間,檢查方法以及隨訪內容等。
2017-11-01
2017年11月,美國神經病學學會(AAN)發布了頸部和眼前庭誘發肌源性電位檢測指南,專家組將1980年1月到2016年12月期間發布的相關研究進行識別和分類,針對頸部和眼前庭誘發肌源性電位檢測的相關內容提出知道建議。
2025-05-06
肌少性肥胖是一種臨床和功能疾病,其特征是骨骼肌質量和功能減少,脂肪組織過多。。本文的目的是制定針對亞洲-大洋洲人群的肌少性肥胖的共識定義和診斷標準。
2024-08-10
吞咽障礙的早期篩查與評估對ⅡM患者疾病管理至關重要,醫護人員應選擇適宜的工具對ⅡM患者進行吞咽功能常規篩查,以及時識別和干預吞咽困難,減少患者營養不良及吸入性肺炎等并發癥的發生率。
2024-04-15
目的:檢索、評價及總結老年肌少-骨質疏松癥病人預防骨折的最佳證據。方法:按照“6S”資源金字塔模型,由上至下檢索BMJ Best Practice、UpToDate、美國國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