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20
慢性前列腺炎需要鑒別的疾病包括良性前列腺增生、睪丸、附睪和精索疾病、膀胱過度活動癥、神經源性膀胱、間質性膀胱炎、腺性膀胱炎、性傳播疾病、膀胱腫瘤、前列腺癌、肛門直腸疾病、腰椎疾病、中樞和外周神經病變等
2018-10-30
中國中醫藥信息研究會(CIATCM,China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y) 男科分會
隨著黃莪膠囊的基礎及臨床研究不斷深入,為指導臨床醫生合理、規范地使用黃莪膠囊,在BPH 治療中發揮更好的作用,本學會組織國內泌尿外科學及男科學專家編寫本共識。
2018-05-30
子宮肌瘤是育齡期婦女最常見的生殖系統腫瘤,子宮腺肌病是由于子宮內膜及間質侵入子宮肌層引起的良性病變,兩種疾病均好發于30~50歲育齡期婦女,對于有癥狀的患者,根據患者的年齡、生理及心理需求的不同而有多種診療方案,傳統的治療方法有病灶剔除術、子宮次全切除術或子宮全切除術等。但是對于年輕、有保留子宮需求的子宮肌瘤患者,病灶剔除術后的兩年復發率較高,二次手術的實施有較大的風險及損害。而對于子宮腺肌病患者
2017-03-20
本指南具有以下特點: ①結合最新BPH 研究成果,體現中醫整體調節理念; ②把握本病的中西醫結合點,體現中醫診治本病的特色,發揮中西醫結合的優勢,有利于提高BPH 的診療水平,滿足不同醫療條件下男科醫師選擇合理BPH 診療方案的需要; ③遵循EBM 原則,以臨床觀察的完整性為依據對文獻進行分級,對于不同級別文獻結果予以不同的可信度,盡可能選取可信度較高的文獻,確保指南的真實性、可靠性和指導性; ④
慢性前列腺炎是男科最為常見的疾病,主要表現以會陰及/或小腹脹痛、排尿不適、尿道灼熱。現代中醫學對該病的病因病機認識以濕熱論、瘀血論、瘀濁阻滯論、腎虛論、肝郁論等為主要代表,一般認為腎虛( 本) 、濕熱( 標) 、瘀滯( 變) 是其三個基本病理環節,其特點是發病緩慢、病情頑固、反復發作、纏綿難愈,多分為濕熱蘊結證、氣滯血瘀證和腎虛證( 含腎陰虛、腎陽虛) 進行論治。但在男科臨床實踐中,以上述理論指導
2016-08-30
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CP)和早泄(Premature ejaculation,PE),均屬于泌尿男科門診常見疾病,兩者可同時或前后發生,并在發生、發展過程中可能互為因果,互相影響。CP 合并PE患者,由于其PE 的隱匿性較強,容易漏診。因此,專家組制定出CP 合并PE 的診療共識,以期有助于指導醫生從CP 中發現PE,規范CP合并PE的治療。
2016-10-30
自2014年版《二甲雙胍臨床應用專家共識》發布以來,該共識已成為臨床醫生正確認識、合理使用二甲雙胍的重要學術參考文獻。近兩年來,針對二甲雙胍的研究涌現出了一些新的臨床證據,如2016年發表的中國最新二甲雙胍聯合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劑臨床研究顯示,無論單藥還是聯合治療,二甲雙胍均能有效降低HbA1c;2015年ADA/EASD立場聲明,建議放寬二甲雙胍用于中度腎功能不全T2DM 患者的限
2016-04-25
中國甲真菌病診療指南(2015年版)甲真菌病 (onychomycosis)是皮膚科的常見病, 其患病率約占所有甲疾病的 50%和所有皮膚感染的 10%。 由于甲板的特殊解剖結構特點、藥物難以滲 透、治療療程長、復發率高等因素,導致其治療存在 很大挑戰。 隨著強效、安全的口服及外用抗真菌藥 物和物理治療等新療法的問世,給甲真菌病的治療 帶來了顯著進步。 但是,在甲真菌病的臨床診療中
Subclinical hypothyroidism in the infertile female population: a guideline.There is controversy regarding whether to treat subtle abnormalities of thyroid dysfunction in the infertile female patient.
2014-08-30
為指導臨床醫生和患者正確認識并合理使用二甲雙胍,多位內分泌臨床專家、藥學專家共同參與制訂了《二甲雙胍臨床應用專家共識》。 共識內容介紹臨床地位與使用時機二甲雙胍具有可靠的短期和長期降糖療效,單獨使用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同時二甲雙胍是第一個被證明能預防糖尿病或延緩糖尿病發生的藥物。二甲雙胍能有效地降低糖尿病前期人群發生2型糖尿病的風險,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長期的有效性。但在我
2024-12-31
為規范和指導腺相關病毒載體基因治療產品的非臨床研究與評價,在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的部署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組織制定了《腺相關病毒載體基因治療產品非臨床研究技術指導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