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2020年2月19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以下簡稱“第六版”),現進行解讀如下。一、傳播途徑傳播途徑將“經呼吸道飛沫和接觸傳播是主要的傳播途徑”改為“經呼吸道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是主要的傳播途徑。”“接觸”前增加“密切”二字。增加“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中長時間暴露于高濃度氣溶膠情況下中存在經氣溶膠傳播的可能。”二、臨
2020-02-07
為進一步指導各地做好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工作,根據當前疫情形勢和防控工作實際,國家衛生健康委組織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以下簡稱《防控方案》)進行修訂,形成《防控方案》(第四版),主要修訂內容如下:(一)?基于目前對新型冠狀病毒的科學研究,在總體方案中增加了新型冠狀病毒病原學和流行病學特征的闡述。(二)?在監測方案中,湖北以外省份的監測定義中調整了疑似病例的流行病學史描述和判定原則。流行病
阻斷母嬰傳播是消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關鍵環節。由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發起,聯合多學科專家,基于系統評價證據,結合患者意愿,采用評估、制訂和評價(GRADE)分級,遵循RIGHT 報告標準,制訂我國首部循證HBV 母嬰傳播防治指南,以期為臨床醫師和婦幼保健相關人員提供圍產期監測、干預和新生兒免疫的決策依據。
2019-05-30
為了進一步規范實體器官移植(SOT)術后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診斷和治療,中華醫學會器官移植學分會組織器官移植專家和感染病學專家,從流行病學、SOT 術后HCV 感染的診斷、SOT 術后HCV感染的預防和治療等方面,制訂本規范,以幫助器官移植工作者規范和優化HCV 感染的診斷和治療。
2018-02-20
針對不同的EBV感染相關疾病,選擇適當的臨床標本和實驗室檢測方法,對于EBV感染相關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十分重要。為提高國內EBV感染相關疾病的診治水平,特組織病毒學、臨床和實驗室診斷等方面的專家,參考國內外最新研究成果,制定此專家共識,以規范EBV實驗室診斷方法的臨床應用。
2019-02-28
2019年2月,日本血液學會(JSH)發布了結節外NK/T細胞淋巴瘤(鼻型)(ENKL)的管理指南,ENKL幾乎全都來自NK細胞,但是鼻部或鼻部周圍的少數病例考慮是否為來襲T細胞的淋巴瘤。本文主要針對結節外NK/T細胞淋巴瘤的管理提出了5個臨床問題和建議。
2016-07-30
成人幕上低級別膠質瘤的手術治療是目前國內外神經外科領域探討的熱點問題。制定本指南的目的是建立以循證醫學證據為指導的低級別膠質瘤規范化手術治療方案。根據近年來相關領域研究的成果和各位專家提出的修改意見進行了完善。本指南包含循證醫學證據級別以及相關推薦級別,作為較具權威性和指導意義的技術指南。為了便于讀者理解及更好地開展手術工作,本指南中證據質量和推薦力度參照了美國神經外科協會(AANS)認定的循證醫
2017-04-24
2017年4月,英國肉瘤小組(BSG)發布了胃腸道間質瘤的管理指南,指南涵蓋了胃腸道間質瘤的病因學,基因和潛在分子機制,診斷以及初步調查,分期和危險分層,手術、新輔助和輔助治療,進展期疾病的管理以及隨訪等內容。
2016-06-24
2016年6月,由來自中國,日本和韓國胃腸道間質瘤(GIST)委員會的相關專家共同發布了胃腸道間質瘤的診斷和管理亞洲共識指南,這些亞洲GIST專家組回全面顧了亞洲的GIST相關文獻并分享了各自的經驗和觀點,最后針對GIST患者的病理診斷和醫學管理達成共識,形成了該專家共識。
2021-05-19
玻璃體視網膜淋巴瘤(VRL)以前成為原發性眼內淋巴瘤,是一種罕見的眼內惡性腫瘤。本文主要針對玻璃體視網膜淋巴瘤的診斷提供共識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