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01
慢性腦缺血(chronic cerebral hypoperfusion,CCH)的定義缺乏統一標準,相關類似的名稱眾多,譬如“慢性腦動脈硬化癥”“慢性腦血管功能不
2020-11-07
2020年11月,血管外科學會(SVS)發布了慢性腸系膜缺血管理指南。慢性腸系膜缺血是由于餐后腸道血流不足導致的,通常由于腸系膜血管起源處動脈粥樣硬化性閉塞造成。本文主要針對慢性腸系膜缺血的診斷和管理
2019-06-05
2019年6月慢性肢體缺血的管理全球指南發布,慢性肢體缺血 (CLTI) 與死亡率、截肢以及生活質量受影響相關。全球血管指南的主要內容涉及CLTI的相關定義、評估以及管理的相關內容,目的是改善CLTI的臨床管理和生活質量。

2024-03-04
慢性腦缺血是一種介于正常和發生嚴重腦血管病之間的腦組織供血不足狀態,這種狀態持續時間長、可干預,早期的診斷和治療有可能預防嚴重的腦血管病。
2018-09-29
本共識根據相關文獻及CCH的臨床研究證據,結合專家的臨床診療經驗共同制訂,主要涉及CCH的診斷及藥物等治療,力爭在符合中、西醫臨床實踐的基礎上,做到中西醫優勢互補,以進一步提高CCH的中西醫結合診療的規范化,使廣大臨床醫生尤其是從事CCH診療的醫務人員,更充分地認識和了解CCH及其臨床診療策略, 清晰CCH概念, 完善CCH的臨床診斷和治療。
2022-10-01
由于人口老齡化和糖尿病的全球流行,外周動脈疾病的發病率有所增加。部分患者發展為慢性威脅肢體缺血。本文主要介紹了介紹無選擇性慢性肢體威脅性缺血患者的管理,包括傷口治療和康復,始終考慮到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的
2021-01-01
慢性腸系膜缺血(CMI)是由于無法獲得足夠的餐后腸道血流,通常是由腸系膜血管起始處的動脈粥樣硬化性閉塞癥引起的。這些實踐指南旨在為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CMI患者的診斷和治療提供最好的可能證據。
2025-05-05
本德爾菲共識研究凸顯了 CLTI 患者管理的復雜性及術前護理多維度、跨學科方法的必要性。研究結果倡導改善初級護理管理、選擇性使用術前檢查,并強調跨學科護理的重要性。
慢性腸系膜缺血(CMI)是由于無法獲得足夠的餐后腸道血流,通常是由腸系膜血管起始處的動脈粥樣硬化性閉塞癥引起的。患者通常表現為餐后疼痛、對食物的恐懼和體重減輕,盡管他們可能出現急性腸系膜缺血和腸梗死。
2021-10-01
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是由于下肢動脈閉塞性病變導致的下肢遠端組織缺血缺氧的一組癥候群,是一種常見血管疾病。
經皮深靜脈動脈化治療慢性肢體缺血性的循證建議。這包括在阻塞的動脈和靜脈之間打一個洞,讓血液流過阻塞的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