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30
心血管疾病是美國女性及男性死亡的頭號原因。但是,女性患者首次心肌梗死的1年和5年死亡率分別為26% 和47%,明顯高于男性(分別為19% 和36%)。女性心血管疾病更多表現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非阻塞性冠狀動脈疾病、自發性冠狀動脈夾層或冠狀動脈痙攣,在接受血運重建治療后,住院時間更長,住院死亡率更高,出血并發癥更多,出院后30 天內再次住院率高達30%。然而,在過去10 年,女
2024-12-24
本研究總結的關于預防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便秘的最佳證據可為臨床實踐提供循證依據。在臨床應用中還應結合醫院條件、病人意愿及專業判斷,進一步完善相關護理措施。
2020-09-20
2020年9月,韓國心肌梗死學會(KSMI)發布了急性心肌梗死的藥物治療專家共識,本文主要針對急性心肌梗死的藥物治療的相關內容提供專家共識指導。
2024-07-27
本共識旨在總結近年STEMI溶栓治療領域的研究進展,并據此編定一套符合我國實際情況、臨床指導性強的STEMI溶栓治療專家共識,以期進一步優化STEMI救治流程和治療策略。
2023-11-08
本文為臺灣心肌梗死學會、臺灣心臟病學會和臺灣心肺康復學會共同發布這一共識聲明,以協助醫療從業者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實施心臟康復。
2022-10-02
急性心肌梗死的潛在并發癥之一便是左室血栓(LVT),通過早期侵入性再灌注技術或纖溶,急性心肌梗死后LVT的發生率顯著降低。但LVT形成的風險仍然很大,且與全身栓塞、卒中、心血管事件甚至死亡風險增加相關
2021-06-15
2021年6月,美國心臟協會(AHA)發布了急性心肌梗死的機械并發癥的科學聲明,在過去的幾十年中,藥理學、導管以及外科再灌注的不斷進展改善了心肌梗死患者的預后,但大面積心肌梗死或未及時接受血運重建的患
2021年2月,急性心血管保健協會(AACA)更新發布了急性心肌梗死的質量指標。本文是對2017年版急性心肌梗死質量指標的更新,專家組依據最新的知識和積累的經驗,制定了急性心肌梗死管理的最新質量指標,
2016年8月,急性心血管保健協會(AACA)發布了急性心肌梗死的質量指標的意見書,護理質量評估是現代醫療的一部分,并且已經成為衛生機構,公眾,媒體和患者不可或缺的工具,護理過程質量指標的評估已成為廣泛的使用實踐。性心血管保健協會(AACA)確定了質量指標的列表,并解釋了使用方法,科學解釋和選擇每項措施的理由。
2019-12-30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我國致死致殘的主要原因。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和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對2015年的STEMI指南進行了更新,于近期發表了《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2019)》。本文對指南中的部分更新內容進行了詳細解讀,有利于讀者更好地理解新指南,從而更好地遵循新指南來指導臨床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