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庫是各種生物樣本及其相關信息的集合。 這些樣品包括來自健康或患病個體的器官,組織,細胞,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和生物大分子衍生物,其在標準程序下被收集,加工,儲存和利用。 樣本相關信息包括臨床信息,測試結果,病理學,成像,治療,隨訪和知情患者同意以及與樣本相關的質量控制,信息管理和應用系統。

2024-03-21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組織起草了《牙膏pH值的檢驗方法》等15項檢驗方法,經化妝品標準專家委員會全體會議審議通過,現予以發布,本文為《牙膏中微生物檢驗方法總則》。
感染性疾病的正確診治需要以正確的病原學檢測結果作為指導,而獲得正確的病原學檢測結果的前提是正確采集和送檢合格標本。因此,應規范微生物標本的采集和運送,避免因標本不合格,產生錯誤的病原學檢測結果而誤導臨床診治。
臨床微生物形態學檢驗對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診斷具有重要臨床意義,可以在第一時間通過細胞學特點、微生物形態學特征等對可能感染的病原體進行診斷,實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目的,對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有重要意義傳統的微生物形態學檢驗報告僅對顯微鏡下微生物形態進行簡單描述,在形態學描述之下蘊藏的豐富的病原學診斷性內涵無法得到充分體現,導致臨床醫生難以充分理解。不同醫療單位采用的報告模式不盡相同,當患者在不同醫療單位
2023-06-07
本文件是針對人間傳染的病原微生物為對象的病原微生物安全數據單描述的規范,包括已知病原微生物、未知或新發病原微生物的安全數據單描述規范,不是病原微生物風險評估信息。
2022-03-06
抗生素耐藥性是全球性的衛生健康問題,致使普通的感染越來越難以或中無法治療,從而導致醫療肺炎增加、住院時間延長以及患者死亡率增加。本文主要針對多重耐藥微生物感染的治療提供指導建議。
2016-10-15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和國際貿易的迅猛發展,食源性致病微生物跨國傳播的風險也日益劇增。加強食品中致病微生物監測和應對食品安全突發事件,已成為各國政府和國際相關組織所面臨的迫切任務。
2016-05-15
我國2012年《中國中性粒細胞缺乏伴發熱患者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南》發布至今3年余,對臨床診療發揮了很好的指導作用。期間國際上關于中性粒細胞缺乏伴發熱的理念發生了一些重要的改變,我國在中性粒細胞缺乏伴發熱的細菌流行病學調查及耐藥菌監測方面也積累了大量臨床研究和流行病學數據。因此,參考美國感染病學會(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IDSA)《發熱和中性粒

2025-07-23
本美國心臟協會科學咨詢旨在概述臨床證據,提高醫療保健界對腸道微生物組對高血壓患者重要性的認識,更新現有知識,確定研究差距,并最終促進將研究結果快速轉化為臨床試驗和實踐。
中華醫學會檢驗醫學分會臨床微生物學學組就如何根據臨床微生物檢驗工作流程和性質,選擇必要的生物安全防護措施,評估可能存在的生物安全風險,以及采取降低風險的針對性措施和有效性評價制定本共識。希望臨床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