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英國皇家婦產科醫師學院(RCOG)發布了妊娠期肥胖的護理指南,該指南第一版于2010年以“妊娠期肥胖的管理指南”為題發布,本文為指南的第2版,主要目的是為妊娠期肥胖管理的相關內容提出指導建議。
2021-03-20
早期妊娠人工流產是指女性因意外妊娠、疾病等原因在妊娠14周前采用人工方法終止妊娠。子宮頸息肉、子宮頸肌瘤、子宮頸上皮內瘤變(CIN)等良性疾病及既往子宮頸因病治療史等,可能導致子宮頸形態和質地的改變;
2020-08-20
妊娠是加重1型糖尿病(T1DM)病情及并發癥的危險因素。T1DM患者進行覆蓋孕前及孕期全過程的規范和嚴格管理,對于母嬰結局的改善十分重要。T1DM合并妊娠的管理需要內分泌科、產科、兒科、營養科等多學科
2019-07-30
妊娠合并心臟病位居發達國家產科死因首位,發展中國家僅次于產后出血。隨著我國二孩政策的開放和高齡產婦的增加,產婦合并心臟病的數量也在增加。合并心臟病的產婦往往需要剖宮產終止妊娠,其預后與麻醉處理是否得當密切相關。對于妊娠合并心臟病的圍麻醉期管理,目前尚無全國性專家共識。本學會對2013—2017 年國內妊娠合并心臟病例數較多的67 家醫院進行了麻醉管理臨床路徑調研, 53 家醫院提供了完整臨床信息,

2024-10-02
討論制定了本指南,旨在指導臨床實踐,規范妊娠合并子宮頸癌的治療,對于繼續妊娠意愿強烈的患者,在不影響患者預后的前提下,盡可能提高胎兒生存率。
雖然既往流行病學調查中使用的超重、肥胖的診斷標準略有不同,但仍然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高患病率,T2DM合并肥胖的管理形勢非常嚴峻。因此,我國臨床內分泌學專家根據當前中國T2DM和肥胖患者的流行病學特征及現有的臨床證據,制訂出本部中國T2DM合并肥胖綜合管理專家共識。
2020-08-15
綜合學習和理解多種版本的指南和專家共識,有利于我們更好地掌握妊娠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診治技能,提高臨床處理水平,降低孕產婦死亡率。
隨著心血管內、外科技術的發展,使更多心臟病女性患者生命延長,生存至生育年齡。妊娠合并心臟病的發生率為0.5%~3%,是導致孕產婦死亡的前3位死因之一。產后出血是我國孕產婦死亡的第一位原因。妊娠合并結構異常性心臟病患者因其特殊的血流動力學變化,并發產后出血者也較為常見,救治也更為棘手復雜,產科、心血管內外科、麻醉科、輸血科、血液科及ICU等在內的多學科團隊聯合管理更為重要。
肥胖癥與甲狀腺癌均為臨床常見的內分泌與代謝疾病。肥胖與甲狀腺癌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隨著肥胖患病率的逐漸增加,接受減重手術的病人越來越多。
2023-03-02
子宮頸癌是中國發病率最高的女性生殖道惡性腫瘤,同時也是妊娠期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發生率為(1.5~12)例/10萬次妊娠,約占所有妊娠期惡性腫瘤的10%

本文主要內容涉及肥胖的診斷、腹部肥胖和代謝綜合征的標準;肥胖及其并發癥的評估;減肥目標;以及肥胖患者的飲食、運動、行為治療、藥物治療、減重和代謝手術等治療方案。
2021-08-10
該指南總結了關于肥胖和妊娠的研究結果,并就BMI升高或接受減重手術的患者合并懷孕或計劃懷孕的女性提出了共識建議。
2017-04-30
加拿大婦產科學會(SOGC)繼2002年發布121號《妊娠合并糖尿病管理指南》之后,于2016年7月在基礎上進行第二次修訂,旨在審查相關診斷標準,并解決GDM 和PGDM產科管理的相關問題。本文針對其要點進行解讀。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婦產科 余昕烊 漆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