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29
胎盤輸血易于推廣,對于促進新生兒健康有較大的作用。中國醫師協會新生兒科醫師分會、中國婦幼保健協會新生兒保健專業委員會聯合《發育醫學電子雜志》編輯委員會對現有文獻進行了全面客觀的評價,制定了本專家共識。
2021-07-15
新生兒皮膚屏障功能弱,極易受損而導致局部或全身感染,增加死亡風險。保護新生兒皮膚完整性、預防皮膚損傷是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該指南基于國內外相關證據,采用證據推薦分級的評估、制定與評價
2021-03-20
腸道病毒是一種主要通過糞-口途徑傳播的病毒,包括柯薩奇病毒A組和B組、 埃可病毒、 脊髓灰質炎病毒,以及新分離的腸道病毒68 ~ 71 型等。腸道病毒感染(enterovirus infection,
2020-10-15
早產兒喂養不耐受(feeding intolerance, FI)是指在腸內喂養后出現奶汁消化障礙,導致腹脹、嘔吐、胃潴留等情況。FI 病因不清,可能與早產致腸道發育不成熟有關,也可能是壞死性小腸結腸
2020-08-25
新生兒對疼痛的生物學感知能力與成人相比更加強烈、持久,對疼痛也會存在記憶,且因疼痛帶來的各種負面影響可長期存在。因此,規范適宜的疼痛管理,可以減輕或防止疼痛對身體和心理造成的不利影響,加快康復進程。為
2020-06-30
早產兒出生早期營養供給不足是支氣管肺發育不良(BPD)發生的重要影響因素,并與其發生發展和最終臨床結局密切相關。優化營養支持對降低BPD 發生率和嚴重程度,促進患兒肺發育和神經系統預后至關重要。現基于
2020-06-28
氣道內吸引是患兒接受機械通氣時常用且必要的侵入性操作,整個過程包括病人的準備、吸引及后續護理,可能伴隨不良事件的發生。現基于國內外相關研究,采用證據推薦分級的評估、制訂與評價方法(GRADE),制定新
卵巢腫瘤是常見的女性生殖系統腫瘤,可發生在包括育齡期的任何年齡段女性。隨著女性生育年齡延后、輔助生殖技術的廣泛應用,妊娠合并卵巢腫瘤的發生率逐漸增加。關于非妊娠期卵巢腫瘤的診治,國內外均有不少指南、規
該病毒傳播性強,潛伏期長,“多靶點攻擊”,即心臟、肝腎臟,甚至造血系統也會受累,目前尚無效果確切的藥物,西醫藥物治療和中西醫結合治療均在探索中。我國已將新冠肺炎納入乙類傳染病,
2014年版《WHO女性生殖器官腫瘤分類》采用交界性腫瘤/非典型增生性腫瘤(atypical pro?liferative tumor)來命名這一腫瘤,既往也被稱為低度惡性潛能腫瘤(low malignant potential tumor)。術前影像學檢查、腫瘤標志物等通常不能對腫瘤是否屬于BOTs做出準確定性,術中冰凍和術后常規病理結果的符合率也較低。此外,BOTs的手術范圍、手術方式的選擇、
輸卵管妊娠占異位妊娠(ectopic pregnancy,EP)的90%以上,是早孕期孕產婦死亡率第一位的疾病。目前國內外對輸卵管妊娠診斷方法、治療方案均不統一,亦缺乏早期、快速診斷的方法。為了使國內各級婦產科醫師規范診治輸卵管妊娠,降低孕產婦死亡率,2019年5月中國優生科學協會腫瘤生殖學分會組織國內相關領域專家在參考國外相關共識及指南,并結合國內外最新研究及我國具體情況的基礎上,編寫“輸卵管妊
2018-05-20
體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基本原理就是通過動靜脈插管,將血液從體內引流到體外,經人工膜肺氧合后,再經泵將氧合血灌注入體內,維持機體各器官的供血和供氧,對嚴重的心肺功能衰竭患者進行較長時間呼吸心臟支持,使患者心肺得以充分的休息,為進一步治療和心肺功能的恢復贏得寶貴的時間。國際體外生命支持組織(extracorporeal life
2017-12-30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HIE)有比較統一的臨床診斷與分度標準,但是符合相同診斷標準的窒息所致HIE 的臨床表現、神經病理損傷類型有很大差異。磁共振成像(MRI)能很好地呈現HIE 損傷類型、損傷進程,且與其遠期神經發育結局密切相關,但不同MRI 檢查序列所反映的損傷表現可能不盡相同。彌散加權序列適宜的檢查時間為出生后2~4 d,常規序列為出生后的4~8 d。HIE 的MRI 主要損傷類型有丘腦基底
2017-06-01
新生兒動脈缺血性腦卒中(neonatal arterial ischemic stroke, NAIS)指生后28 d 內新生兒的大腦動脈一個或多個分支因各種原因發生梗塞,導致腦組織相應供血區域的缺血性損傷。由于NAIS 患兒出生時多無特異臨床表現,往往于生后數月才出現運動或認知功能障礙。因此,早期診斷比較困難,治療往往滯后,對新生兒危害極大。目前我國尚沒有相應的指導NAIS 診治的規范,為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