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20
慢性鼻竇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的常見病,其病因學及病理生理機制復雜。在過去的10年中,我國在“南昌指南”(2008)基礎上修訂的“昆明指南”(2012),既借鑒了歐洲鼻竇炎和鼻息肉意見書(EPOS)2012年版的內容,又參考了我國臨床實踐的相關研究成果,具有較好的實用性,對規范和推動我國CRS的臨床診療起到了重要的引導作用。近年來,我國CRS的
2018-06-19
隨著危重患者和喉氣管外傷患者救治中呼吸機輔助呼吸技術的廣泛應用,喉氣管狹窄的發生率也明顯增加。由于喉氣管狹窄患者的致病原因、損傷部位和嚴重程度各不相同,因而沒有一種手術方式可用于所有患者。醫生會依據患者的病情和醫師的個人經驗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案。因此,制訂一個喉氣管狹窄診斷和治療專家共識對于規范該病的診治,提高治愈率很有必要。
2018-05-17
氣管支氣管異物是兒童常見的急重癥之一。該病起病急、病情重,甚至可危及生命。盡早診斷和取出異物是減少并發癥和降低病死率的關鍵。雖然近年由于防范意識逐漸增強,氣管支氣管異物發病率有所下降,但由于該病臨床表現的多樣性,在診斷和鑒別診斷上仍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漏診、誤診時有發生,并可導致嚴重后果。針對該病提出系統規范的指導性建議十分必要。制訂本專家共識的目的是規范氣管支氣管異物的診斷和治療流程,指導快速確診
2017-03-30
中華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分會(2007)、美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學會(2008)、美國神經病學學會(2008)和Barany學會(2015)分別發表了BPPV相關的診療指南或標準。隨著眩暈診療實踐的不斷深入,新的臨床證據、檢查技術和治療手段不斷涌現,因此有必要對我國現有BPPV診療標準進行修訂和補充。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編輯委員會和中華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分會組織國內專家多次研討,在參
2016-01-30
目前,頭頸部鱗狀細胞癌(簡稱頭頸鱗癌)占頭頸惡性腫瘤的90%以上,已成為全球第六大惡性腫瘤,每年新發65萬例、死亡35萬例。而頸淋巴結轉移是頭頸各部位腫瘤發生轉移的最常見方式,約有50%頭頸鱗癌患者在確診時已經存在隱匿性或明顯的頸淋巴結受累。頸淋巴結轉移是影響頭頸鱗癌治療效果的重要和獨立預后因素,與不伴頸淋巴結轉移的患者相比,發生頸淋巴結轉移的頭頸鱗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幾乎下降一半。因此,正確掌握頸
2016-01-04
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編輯委員會鼻科組和中華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分會鼻科學組對“武夷山(2009)"診療指南進行了修訂在新修訂的指南中,綜合闡述了成人及兒童變應性鼻炎(AR)的診斷和治療,重點強調對AR疾病本質的認識、對健康和生活質量的影響以及如何進行規范化的診斷和治療,其目的是向臨床醫師提供相應的指導性建議,針對患者的實際病情制定最優化的防治措施,增強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提高療效和安全性,
2015-06-30
急性特發性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也稱突發性聾或特發性突聾,為了規范名稱,避免混淆,本指南統一命名為突發性聾(簡稱突聾)。1997年中華醫學會耳鼻咽喉科學分會和中華耳鼻咽喉科雜志編輯委員會組織制定了《突發性聾診斷依據和療效分級》。2006年中華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分會和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編輯委員會修訂并刊出了《突發性聾診斷和治療指南》。既往國內雖然有很多突發性聾臨床研究,但多為回顧性分析,指
2015-03-20
2014年8月,部分專家再次就耳整形相關問題進行了專題研討,就近年來耳整形與聽力重建的治療原則、手術方法、審美取向、手術技巧、并發癥處理、耳支架材料選擇等問題達成初步共識。隨后又組織國內相關專家對此共識進行了廣泛的討論與修改,最終成文。
2013-02-01
慢性鼻-鼻竇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的常見病,是鼻竇及鼻腔的慢性炎性疾病。其發病與許多因素有關,病理生理學機制復雜,診斷和治療對臨床醫師具有挑戰性。為提高慢性鼻-鼻竇炎的診斷準確性和治療水平,1995年,我國鼻科學者制訂了“廣州標準”。盡管當時對其病因和發病機制的認識遠不及今天,但應該說,“廣州標準”(1995)以及后來在此基礎上制訂的“海口標準
2011-02-01
作者:《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編輯委員會鼻科組 中華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分會鼻科學組、小兒學組 《中華兒科雜志》編輯委員會兒童變應性鼻炎也稱兒童過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在我國的患病率約為10%[1-2],且呈繼續增加趨勢.由于兒童變應性鼻炎對下呼吸道炎性疾病(如支氣管哮喘)的發生發展、嚴重程度及臨床轉歸均有重要影響,因此制訂本診斷和治療指南,對規范臨床診療及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