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OpenSAFELY:1700萬患者中與COVID-19死亡相關的因素有哪些?
COVID-19的蔓延正在迅速影響全世界的死亡率。目前,了解哪些人最有可能出現嚴重后果具有前所未有的緊迫性,而為了達成這個目的,我們需要新的方法來及時分析大型數據集。
Nature:長效抗HIV藥物可能會問世,一次注射能維持長達24周
口服抗逆轉錄病毒藥物是目前普遍應用的HIV治療方式。然而,許多長期服藥的患者由于多重耐藥性的產生,面臨治療的重重困境。除此之外,若患者沒有長期堅持每日口服治療,會造成患者耐藥性,病毒傳播導致新感染等一
NATURE:艾滋病候選長效藥物I期臨床:注射一次可維持半年
在1期臨床研究中,單次皮下劑量的GS-6207(450mg)單藥治療,9天后血漿病毒載量平均轉化降低lg2.2倍,此外,其在抗病毒活性濃度下血漿暴露持續超過6個月。
抗癌化合物新進展!細胞“熔巖燈”效應會使抗癌藥物更有效
藥物代謝動力學是指藥物的體內過程,研究藥物的吸收、分布、代謝和排泄,以及血藥濃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人們普遍認為藥物會在細胞內均勻地擴散,那對于癌細胞來說,抗癌化合物會集中在癌細胞的精準位置上嗎?
Nature:一種單一的設計性DNA藥物治療有望完全治愈帕金森癥!
雖然大多數治療策略旨在防止神經元丟失或保護脆弱的神經元回路,但近日,付向東團隊成功替換丟失的神經元以重建中斷的回路,完全治愈了小鼠的帕金森病。
Nature:不同人群血癌發生幾率為何不同?
目前,我們還不太清楚腫瘤發生和老齡化的生物學在多大程度上是由人類群體的差別因素形成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具有獲得性突變的造血克隆變得常見,這可以導致血癌。
Nature:最新研究:大腦非神經元細胞可轉化為功能性神經元
國際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項神經科學研究論文稱,科研人員在分離的人類細胞和小鼠中,利用一種單步方法將大腦的非神經元細胞轉化成了功能性神經元。
Nature:類風濕關節炎的關鍵治療新靶點被發現
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簡稱RA)是一個主要影響關節的長期慢性疾病。它通常導致關節發熱、腫脹和疼痛。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成因不明,目前認為可能與機體免疫反應和炎性反應異常
Nature:美國最新研究有望改善過敏性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過敏性疾病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21世紀重點防治的疾病之一。據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目前我國有超過40%的兒童受過敏問題困擾,且患病率呈現逐年上升趨勢。從新生兒到老年人的各個年齡階段都有可能發生過敏性疾
Nature:癌癥細胞治療靶點綜述
腫瘤免疫學領域在研數量最大的療法當屬細胞治療。5月26日,發表于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上一篇題為”Cancer cell therapies: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