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大規(guī)模篩選,老藥新用對抗SARS-CoV-2

2020-07-24 haibei

疫苗的開發(fā)很可能需要至少12-18個月的時間,而新型抗病毒療法的典型批準時間可能超過10年。相比之下,已知藥物的再利用可以顯著加快COVID-19的新型療法的開發(fā)。

老藥新用 新型冠狀病毒

Nature:張巖/于曉/謝欣/孫金鵬團隊合作揭示膽汁酸受體配體識別及激活的獨特機制

2020-07-24 huixin.D

膽汁酸是一類由肝細胞產(chǎn)生,并由膽管分泌到腸道的兩親性代謝產(chǎn)物,在消化過程中對人體攝入的脂肪有重要的乳化作用。膽汁酸及其受體為核心構成的肝臟-膽汁酸-腸道菌群信號轉導軸,是近期生物醫(yī)學研究的熱點之一。

肝臟 受體 膽汁酸 配體 識別機制

NATURE: 異染色質(zhì)動態(tài)變化影響Rett綜合征患者神經(jīng)發(fā)育

2020-07-23 haibei

MeCP2的突變會導致Rett綜合征(RTT),這是一種產(chǎn)后進行性神經(jīng)發(fā)育障礙,與嚴重的精神殘疾和自閉癥樣癥狀相關,在患病女孩的幼兒期就有表現(xiàn)。

兒童神經(jīng)發(fā)育疾病 Rett綜合征 異染色質(zhì)

NATURE: 背靠背發(fā)文:氯喹不能抑制新冠病毒對人肺細胞的感染

2020-07-23 haibei

這些結果表明,氯喹針對的病毒激活途徑在肺細胞中沒有作用,不太可能防止SARS-CoV-2在患者體內(nèi)和患者之間傳播。

氯喹 新型冠狀病毒

NATURE: 背靠背發(fā)文:羥氯喹和阿奇霉素連用無法對抗新冠

2020-07-23 haibei

與對照相比,無論是HCQ還是HCQ+AZTH連用,對任何一個測試區(qū)間的病毒載量水平都沒有顯著影響。

阿奇霉素 羥氯喹 新型冠狀病毒

Nature:太迷了…Nature最新研究:未感染人群體內(nèi)也能檢出新冠病毒特異性免疫T細胞

2020-07-21 xin.C

由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引起的新冠肺炎(COVID-19)目前仍在全球范圍內(nèi)大流行。目前除SARS-CoV-2外,已知有六種冠狀病毒可感染人類,并且這些病毒都會在感染的患者中觸發(fā)抗體和T

Covid-19

NATURE:你知道嗎?每個器官都有自己獨特的衰老模式

2020-07-19 haibei

研究人員展示了不同組織中的基因表達轉變?nèi)绾闻c血漿中相應的蛋白質(zhì)水平高度相關,從而可能導致系統(tǒng)性循環(huán)的老化。

衰老

NATURE:我國研究人員對武漢新冠傳播進行全面動態(tài)重構?

2020-07-19 haibei

研究人員進一步探討了14天無確診感染后解除所有干預措施后的復發(fā)概率,根據(jù)87%和53%無確診感染的模型分別估計為0.32和0.06,凸顯了無確診病例在改變干預策略時帶來的風險。

武漢 新型冠狀病毒 傳播

NATURE:飲食限制配合激素治療可長效促進乳腺癌消退

2020-07-19 haibei

已有的研究顯示,大約75%的乳腺癌細胞都表達雌激素和/或孕激素受體。內(nèi)分泌治療通常對這些激素受體陽性的腫瘤是有效的,但原發(fā)性和獲得性抵抗限制了它的長期使用效果。

乳腺癌 禁食 激素治療

Nature:發(fā)布首個人類X染色體完成圖,開啟基因組學研究新紀元

2020-07-17 xin.C

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NIH)的下屬國家人類基因組研究所(NHGRI)的研究人員已經(jīng)生產(chǎn)出人類染色體的第一個端對端DNA序列。近日發(fā)表在《Nature》雜志上的相關研究報告表明,研究人員有可能生成一個精

基因組

NATURE:SARS-CoV-2的抗體依賴性增強的可能性

2020-07-15 haibei

疾病的抗體依賴性增強(ADE)的可能性是疫苗和抗體療法發(fā)展過程中的一個普遍關注的問題,因為作為抗體保護基礎的機制在理論上有可能放大病毒感染或引發(fā)免疫病理。

新型冠狀病毒 抗體依賴性增強

專訪徐文貴教授:核醫(yī)學時代下,癌癥并不可怕

2020-07-14 milly

腫瘤有多普遍?國家癌癥中心的全國癌癥數(shù)據(jù)告訴我們,2019年全國惡性腫瘤發(fā)病約400萬人,平均每天有大約1萬個的家庭必須承受這令人絕望的消息——癌癥,早已成為21世界威脅人類生命健康最大的問題之一。

Nature:突破!劉如謙團隊實現(xiàn)線粒體DNA精準編輯

2020-07-10 haibei

劉如謙團隊描述了一種細菌間毒素,命名為DddA,可以催化dsDNA內(nèi)的胞嘧啶的脫氨。

基因編輯系統(tǒng) 線粒體疾病

Nature:微生物群通過腸腦回路調(diào)控交感神經(jīng)元

2020-07-09 haibei

腸道和大腦之間的連接可以監(jiān)測腸道組織及其微生物,以及飲食內(nèi)容,調(diào)節(jié)生理腸道功能,如營養(yǎng)物質(zhì)的吸收和運動,和腦控制的進食行為。

腸道菌群 腦腸軸

Nature:線粒體泛醌氧化是腫瘤生長的必要條件

2020-07-09 haibei

線粒體電子傳遞鏈(ETC)對于腫瘤生長是必不可少的,與靶向治療相結合,ETC的抑制已經(jīng)被證明有抗腫瘤療效。此外,人類大腦和肺部腫瘤線粒體具有強大的葡萄糖氧化能力。

腫瘤 線粒體

共500條頁碼: 32/34頁15條/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霍林郭勒市| 辽宁省| 陈巴尔虎旗| 茌平县| 乌拉特后旗| 百色市| 依兰县| 榆中县| 常宁市| 金塔县| 长春市| 平湖市| 鲁甸县| 德清县| 五原县| 宜黄县| 西乡县| 开原市| 和平县| 察雅县| 莎车县| 喀喇沁旗| 嘉善县| 靖安县| 古交市| 马鞍山市| 平乡县| 泾阳县| 任丘市| 广昌县| 敦化市| 惠水县| 横山县| 田林县| 罗源县| 嘉义市| 碌曲县| 从江县| 恩施市| 嘉禾县| 泰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