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ychiatry Clin Neurosci:日本精神分裂癥患者長期社會康復趨勢及其與抗精神病藥物使用的關系
日本精神分裂癥患者的長期社會康復結果發生變化,完全康復或長期住院患者減少,中間康復階段患者增加。社會康復較好的患者更傾向于單一藥物治療,而康復較差的患者更可能接受多種藥物聯合治療。
Psychological Medicine:重度抑郁癥患者的功能性腦網絡與抗抑郁反應性的關聯
研究揭示了治療抵抗性MDD(trMDD)患者在背側注意網絡和顯著性網絡中的顯著功能連接異常。trMDD患者的額葉和頂葉區域連接減弱,且獎勵回路的聚類系數降低,提示其注意力調節和快感缺失癥狀的神經基礎。
2024 CANMAT臨床實踐指南:圍產期情緒、焦慮和相關障礙的管理
情緒、焦慮和相關疾病是妊娠期間和分娩后一年中最常見的一些情況。本文主要針對圍產期情緒、焦慮和相關障礙的管理提供指導建議,主要以問答形式涵蓋了10個臨床部分。
Psychological Medicine:精神分裂癥譜系障礙的認知模型驗證,陰性癥狀與功能失調信念的關系
陰性癥狀與失敗主義表現信念、社交回避信念、成功期望低、愉悅期望低和內化污名顯著相關,但與資源有限感知無顯著關聯。結果支持了陰性癥狀的認知模型,提示功能失調信念在陰性癥狀的動機減退方面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解鎖心理密碼 | 情緒、成癮、性格等公式一網打盡!
為了讓大家更便捷地進行心理評估,我們精心整理了一系列心理測量公式,包括情緒抑制量表、大學生短視頻成癮量表、卑爾根社交媒體成癮量表、內卷感知測量問卷和核心自我評價量表(CSES)等。點擊立即使用別錯過!
Clin Psychol Rev:抑郁癥治療對青少年抑郁癥患者自我感知改善的效果如何?
抑郁癥治療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青少年的負面自我感知,然而這些變化的效果較為有限,且抑郁癥狀的改善與自我感知的變化并無明顯關聯。
Molecular Psychiatry:βIV spectrin在精神分裂癥中的異常表達及其對AKT/GSK3通路敏感性的影響
βIV spectrin在SCZ中的表達和分布異常,且對AKT/GSK3通路的敏感性降低。基于βIV spectrin成像特征的機器學習分類器能夠以高達98%的準確率區分SCZ和HC神經元。
IJMHA:亞閾值抑郁癥患者情緒沖突的動態認知特征:一項事件相關電位研究
SubD個體在情緒沖突任務中表現出更長的反應時間和更低的準確性,N2和N450振幅增大,沖突SP振幅減小,表明其在情緒沖突處理中存在認知缺陷。
Transl Psychiatry:基于基因組數據的深度學習識別了預測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藥物治療反應的新基因
研究通過整合全基因組關聯分析和深度學習法構建了卷積神經網絡模型,該模型在獨立測試數據集中表現出良好的預測性能。功能分析進一步支持了神經和代謝系統相關基因在ADHD藥物反應中的重要作用。
Mol Psychiatry:血漿炎癥標志物在晚年抑郁癥及其向癡呆轉化中的作用:一項為期3年的隨訪研究
晚年抑郁癥(LLD)患者的血漿炎癥標志物(如IL-1ra、CCL-2、CCL-4、IFNγ和IL-17a)水平顯著高于健康對照組,但這些標志物未能預測LLD患者在3年內轉化為癡呆癥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