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ychiatry Clin Neurosci:日本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社会康复趋势及其与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的关系

2025-02-17 xiongjy MedSci原创 发表于陕西省

日本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长期社会康复结果发生变化,完全康复或长期住院患者减少,中间康复阶段患者增加。社会康复较好的患者更倾向于单一药物治疗,而康复较差的患者更可能接受多种药物联合治疗。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杂的精神疾病,其长期预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药物治疗和社会康复过程。尽管近年来在药物治疗和心理社会干预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精神分裂症的长期预后仍然存在不确定性,尤其是在日本这样的特定文化背景下。为了更好地理解精神分裂症的长期社会康复过程及其与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的关系,本研究对日本福岛医科大学医院的114名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为期10年的回顾性随访研究。

研究采用了江间社会适应量表(ESAS)来评估患者的社会康复情况,并收集了患者使用的抗精神病药物数据,包括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FGAs)、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SGAs)以及长效注射剂(LAIs)。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比较当前结果与早期研究的结果,并探讨不同抗精神病药物使用与社会康复之间的关系。数据分析采用了卡方检验,以评估患者分布和药物使用与社会康复之间的关联。研究获得了福岛医科大学医学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并遵循了赫尔辛基宣言的伦理准则。由于这是一项回顾性研究,知情同意的要求被豁免,但研究信息向患者公开,以便他们可以选择退出。

研究结果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的社会康复情况发生了显著变化。与早期研究相比,完全自理或长期住院的患者比例显著下降(完全自理:47%降至10%,住院:31%降至2%),而处于中间社会康复阶段的患者比例显著增加(半自理、家庭或社区适应、不适应:22%增至88%)。这一变化可能反映了精神分裂症康复概念的重新定义,随着康复和社区护理的推广,完全康复的难度增加。此外,近年来精神健康政策的调整,如缩短住院时间和促进社区护理,也可能对这一趋势产生了影响。

在药物治疗方面,社会康复较好的患者更倾向于接受单一类型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无论是FGAs还是SGAs。相比之下,社会康复较差的患者更可能接受多种药物的联合治疗,包括FGAs、SGAs和LAIs。研究没有发现SGAs或LAIs在促进社会康复方面显著优于FGAs的证据。尽管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在疗效和耐受性方面有所改进,但它们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康复的影响与传统药物相似。这表明,尽管先进的药物治疗在缓解急性症状和预防复发方面有效,但它并不足以促进长期的社会康复。此外,药物治疗的差异可能对预后较好的患者影响不大。尽管氯氮平被公认为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有效药物,但本研究中使用氯氮平的患者数量有限,仅有4名患者接受了该药物治疗。这可能影响了研究结果,因为氯氮平在改善难治性症状患者预后方面具有显著效果。然而,其对长期社会康复的影响仍需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单一机构的设置和小样本量限制了结果在日本更广泛人群中的推广性。其次,回顾性研究依赖于医疗记录,无法追踪转院或在研究期间死亡的患者,这可能导致潜在的偏差。此外,ESAS量表是20世纪60年代开发的,专门用于日本,这可能限制了其与国际研究中使用的更广泛认可的社会功能评估工具的可比性。未来的研究应采用多中心、前瞻性的方法,使用更大的样本量和国际公认的量表,以提高结果的推广性并与全球精神分裂症研究保持一致。

总之,日本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长期社会康复结果在过去几十年中发生了变化。完全康复或需要长期住院的患者减少,而处于中间康复阶段的患者增加。这一趋势可能更多地受到康复概念变化和精神健康政策调整的影响,而不是药物治疗的进步。研究结果强调了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时,不仅需要药物治疗,还需要心理社会支持系统的整合,以促进长期的社会康复。

原始出处:

Mori, Y., et al. (2025). Long-term outcomes of schizophrenia in relation to course of social recovery and prescribed antipsychotics: A 10-year follow-up study at a single university hospital in Japan. Psychiatry and Clinical Neurosciences, 79(3), 123-134. doi:10.1111/pen.13803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52311, encodeId=37d02252311d7,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c9bfe649471'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精神分裂症#</a> <a href='/topic/show?id=6c6b5559ea5'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抗精神病药物#</a> <a href='/topic/show?id=ae891243080e'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社会康复#</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42,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55597, encryptionId=6c6b5559ea5, topicName=抗精神病药物), TopicDto(id=124308, encryptionId=ae891243080e, topicName=社会康复), TopicDto(id=76494, encryptionId=c9bfe649471, topicName=精神分裂症)],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Mon Feb 17 10:16:38 CST 2025, time=2025-02-17, status=1, ipAttribution=陕西省)]

相关资讯

Psychiatry and Clinical Neurosciences:中国学者揭示间歇性θ爆发刺激对中度至重度认知障碍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的疗效

iTBS显著改善了患者的阴性症状,并增强了前额叶皮层的激活,尤其是右侧额下回和额眼区。治疗效果持续至治疗后8周,且iTBS治疗提高了患者的全局和局部效率,表明其在改善脑功能网络连接方面的潜力。

Schizophrenia | 精神分裂症患者面部情绪处理中的神经动态:EEG/fMRI联合成像揭示关键机制

本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面部情绪处理中的大脑动态表现出显著的改变,尤其是在处理恐惧面部情绪时的大脑反向连接增强。

Translational Psychiatry:壳核体积差异揭示精神分裂症高遗传风险人群的环境应激易感性

右侧壳核体积较小的精神分裂症一级亲属表现出左尾状核体积的显著减少,这种减少与更高的压力生活事件评分和更严重的精神症状显著相关。验证分析表明,这种关联具有跨年龄和跨人群的普适性。

Translational Psychiatry:应激对纹状体的作用机制与精神分裂症风险的关系

右侧壳核体积较小的精神分裂症一级亲属表现出左尾状核体积的显著减少,这种减少与更高的压力生活事件评分和更严重的精神症状显著相关。验证分析表明,这种关联具有跨年龄和跨人群的普适性,揭示了纹状体对应激的易感

Brain: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调节与精神疾病中的感知推断动态失衡的关系

NMDAR功能不足会导致感知推断动态平衡的失调,使感知偏向外部模式并增加感知失误。这种动态失衡可能解释了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幻觉和妄想的短暂性和反复性特点。

Molecular Psychiatry:βIV spectrin在精神分裂症中的异常表达及其对AKT/GSK3通路敏感性的影响

βIV spectrin在SCZ中的表达和分布异常,且对AKT/GSK3通路的敏感性降低。基于βIV spectrin成像特征的机器学习分类器能够以高达98%的准确率区分SCZ和HC神经元。

Translational Psychiatry: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评估伽马频段经颅交流电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难治性听觉幻觉的临床效果

接受40Hz-tACS联合药物治疗的难治性听觉幻觉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第4周及随访期听觉幻觉症状显著减轻,同时右额叶至顶叶及枕叶的伽马波段功能连接增强,右额叶平均可控性提升且模态可控性降低。

Psychological Medicine:脑-体连接失调:首发精神分裂症中自主神经对皮质功能的调节缺陷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在theta和alpha频段的HRV-EEG耦合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且这种耦合能够独特地预测组别。alpha频段的HRV-EEG耦合与患者的持续注意力显著相关。

Molecular Psychiatry:酸性鞘磷脂酶活性揭示新的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策略

该研究通过人类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分析,发现与精神分裂症相关的鞘磷脂基因SMPD1和SMPD3。

Schizophrenia:基于机器学习的脑灰质结构预测初发精神分裂症抗精神病药疗效

研究发现,基于脑灰质结构特征的机器学习模型可有效预测精神分裂症患者对抗精神病药物的短期和长期疗效。研究结果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潜在生物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