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大=腦子變“木頭”? Nature重磅研究:慢性壓力正在“固化”大腦,關鍵是這兩條通路被“綁架”了!
本研究確定了慢性壓力通過調節杏仁核-紋狀體雙通路系統影響決策方式的具體機制,建立了靶向特定神經環路干預精神疾病新范式,為相關精神疾病患者治療帶來新的希望。
2020版《難治性抑郁癥的識別、評估和管理:國際共識聲明》解讀
對2020年發布的《難治性抑郁癥的識別、評估和管理:國際共識聲明》中管理部分進行解讀,旨在為臨床醫護工作者提供新的概念并為其構建難治性抑郁癥護理路徑提供參考依據。
研究發現:這種水果好吃不貴,經常吃點能讓人心情變好!
研究表明柑橘類水果或可改善抑郁。對 32427 名參與者的研究發現,其攝入與特定微生物豐度有關,尤其能提升有益菌 F. prausnitzii,或通過 SAM 循環影響神經遞質,降低抑郁風險。
Psychiatry and Clinical Neurosciences:重新評估皮下和肌肉注射腎上腺素在接受抗精神病藥物治療患者中的安全性
接受抗精神病藥物治療患者中22次SC/IM腎上腺素給藥前后的血壓無顯著差異(p>0.05),且無臨床顯著低血壓發生,提示在血流動力學穩定患者中聯合用藥可能安全。
Psychological Medicine:外化與內化問題在物質使用行為中的遺傳重疊模式
物質使用行為(SUBs)與內化特質遺傳重疊高但相關性低,而與外化特質相關性較高;物質使用障礙(SUDs)與外化特質遺傳重疊和相關性均顯著,內化特質相關性增強。
CGP指南解讀 | 2022年USPSTF《兒童和青少年抑郁癥和自殺風險篩查推薦聲明》解讀
本文結合國內外文獻對USPSTF聲明的內容進行解讀,從抑郁癥和自殺行為的概念、危險因素、篩查工具、早期篩查的利弊、治療和干預及USPSTF聲明對初級保健醫護人員的指導價值等方面進行概述。
褪黑素治療神經發育障礙兒童失眠問題的研究進展
神經發育障礙兒童常失眠,褪黑素可改善其睡眠,通過調節晝夜節律等機制發揮作用。雖有療效,但劑量缺乏統一標準。指南視其為二線治療,使用時需關注安全性及藥物相互作用等問題。
研究證實:做這件事,雖然對身體不好,但真的會讓人很快樂!
Neuron 研究發現,急性睡眠剝奪通過升高小鼠大腦多巴胺水平,改變其行為和情感狀態,有抗抑郁效果,但長期睡眠不足危害大,應平衡短期快樂與長遠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