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80%完全緩解!《柳葉刀》子刊:ADC抗腫瘤再獲突破
研究表明除了非ALCL患者外,大多數CD30陽性外周T細胞淋巴瘤患者,無論伴或不伴有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CHEP-BV治療后采用維布妥昔單抗單藥維持鞏固治療,完全緩解率可達到79%,安全性可控。
Adv Sci:鐘茜/曾木圣/陳崇/劉玉合作利用原位小鼠模型揭示鼻咽癌原發性的分子機制
該研究顯示EBV+(EBV陽性)和EBV-(EBV陰性)NPC包含共同和不同的遺傳異常,其中后者包括TP53突變增加。
BMJ子刊:長壽又一秘訣,堅持這個小習慣!1年大阻力訓練有助于老年人長期保持肌肉功能
一項來自丹麥的研究發現:高阻力訓練能給老年人帶來長期益處;具體來說,長達1年的大阻力訓練有助于老年人長期保持肌肉功能。
【論著】| 基于胸部增強CT影像組學模型用于胸腺瘤分類的研究
本研究旨在建立影像組學分類模型,利用CECT圖像區分胸腺瘤的風險組,并驗證模型在相對較大的回顧性隊列中的可靠性和泛化能力。
CMI:蘇州大學時玉舫/邵常順發現顱內惡性腫瘤更有效免疫治療的靶點!
該研究表明靶向糖皮質激素受體- CCR8軸介導的骨髓T細胞隔離增強了顱內腫瘤中抗腫瘤T細胞的浸潤。
Mol Cancer:中南大學趙璐晴/毛弈韜合作闡述RNA甲基化修飾與腫瘤免疫新進展
該文章中討論了幾種RNA甲基化的機制和功能,全面概述了它們在腫瘤微環境和免疫細胞中的生物學作用和潛在機制。
聚乙二醇洛塞那肽治療糖尿病腎病患者的首個RCT證據發布!療效與達格列凈相當,且改善脂質水平更具優勢
研究表明,聚乙二醇洛塞那肽在降低輕度至中度DKD患者尿蛋白方面的療效與SGLT2抑制劑達格列凈類似,并具有改善脂質水平的額外獲益。
徐皓教授:ctDNA水平與胃腸間質瘤腫瘤體積的相關性長期隨訪研究分析
本期,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徐皓教授將為我們深入解讀2024年ESMO精準醫學工作組發布的最新推薦:循環腫瘤DNA(ctDNA)與胃腸道間質瘤(GIST)腫瘤體積相關性分析研究。
最新研究表明,“糖分超標”能夠降低iNKT細胞比例,增加炎癥和代謝紊亂風險
綜上所述,過量攝入糖分可能會改變體內iNKT細胞含量,增加患慢性炎癥和代謝紊亂的風險。深入研究iNKT細胞與生活方式的關系有助于制定新策略,提高健康生活習慣的認知,從而預防肥胖及其他代謝性疾病。
【Leukemia】治療骨髓纖維化的國際共識工作組建議,聚焦于血細胞減少
《Leukemia》近日發表了該共識工作組關于骨髓纖維化治療的建議,聚焦于血細胞減少,共分為5大主題15個問題。
Gut Microbes:連續7年蟬聯“最佳飲食”,但地中海飲食難堅持?這種新型補充劑攻克這一難題!
該研究揭示了一種新型地中海飲食的補充劑改善輕度炎癥小鼠模型的認知、微生物和代謝缺陷,這種補充劑能通過保護腸道-大腦軸的相互作用來對抗低度慢性炎癥的有害影響。
影響因子穩定,JCR Q1 藥學期刊火熱征稿中!
藥學領域JCR Q1期刊Journal of Enzyme Inhibition and Medicinal Chemistry贏得了廣泛學術贊譽及崇高聲譽,現正火熱開放征稿。
郭其森教授組稿|張初峰:三代EGFR/ALK-TKIs的耐藥機制及管理策略
本期「專家組稿」由山東省腫瘤醫院郭其森教授擔任執行主編,與山東省腫瘤醫院張初峰博士共同分享《三代EGFR/ALK-TKIs的耐藥機制及管理策略》,為醫者和患者提供更多參考。
獲得初審時間僅需2天,這本SCI期刊正在火熱征稿中!
Journal of Dermatological Treatment期刊的官方主頁信息顯示,這本期刊從投稿到獲得初審決定僅需2天,從接收到上線發布也只需要11天,整體得反饋速度還是比較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