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運動”真不是因為懶?最新研究:腸道菌群失調才是“元兇”!色氨酸代謝紊亂使多巴胺不足,削弱運動的動力,快樂感也溜走
本研究探討了運動疲勞的生理機制以及運動疲勞過程中腸道微生物組結構和功能的改變,總結了益生菌在運動疲勞調節中的調節功能,并探討了益生菌在緩解運動疲勞方面的潛在機制和作用靶點。
千萬級中國人體檢數據解讀 2024:性別、年齡與地域分布全解析
《美年健康 2024 藍皮書》涵蓋全國 1990 萬 + 體檢者,顯示超重或肥胖等為高發異常,檢出率存在性別、地域差異,聚焦勞動力人口健康。
2024 CDC指南: 美國避孕藥具使用精選實踐建議
本報告中的建議旨在為醫療服務提供者提供基于證據的臨床實踐指導。這些建議的目標是消除在獲取和使用避孕方法方面不必要的醫療障礙,并以非強制性的方式支持提供以人為本的避孕咨詢和服務。
2025年美國癌癥統計數據解讀及對中國癌癥防治工作的借鑒意義
進一步加強癌癥一級預防與全面風險因素控制,重視對青年和女性群體的癌癥預防策略,制定人群優先防控策略,并加強個性化篩查多方籌資協同,以實現“健康中國2030”癌癥防控目標,為全球癌癥治理貢獻中國方案。
【協和醫學雜志】長期規律體育訓練青少年身體組成情況及相關影響因素
本研究通過前瞻性隊列研究,明確長期體育訓練背景下青少年的肥胖現狀,以及訓練類型與人體成分變化的相關性,旨在為該群體的肥胖干預提供參考。
為什么節食后體重總反彈?ADV SCI(14.1):腸道菌群失調驅動大腦“渴望”,加劇暴食且不可逆,甚至還能“傳染”
這項研究不僅揭示了節食行為背后的復雜機制,更為防治飲食失調等相關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潛在干預方向。在減肥這條路上,或許“喂飽”腸道菌群,才是真正的減肥第一步。
Nature Medicine:沒有安全閾值:你愛吃的加工肉、奶茶和炸雞,正在悄悄“偷走”你的健康!
研究表明,加工肉、含糖飲料和反式脂肪酸無安全攝入閾值,每日 50 克加工肉增 2 型糖尿病 30%、結直腸癌 26%,250 克含糖飲料增糖尿病 20%。
BMJ:新冠疫情引發全球多病種疾病負擔顯著上升,精神健康與傳染病尤為突出
該研究采用多模型融合的時間序列方法,預測疫情發生下的預期病負擔,與實際觀測數據對比,精準識別疫情期間疾病負擔的異常增加。
2025 WHO:在實踐中實施生命全程方法的框架
該框架面向廣泛的受眾,包括政府、民間社會和其他致力于應用生命全程方法的非國家行為者,并為重新設計初級衛生保健計劃以改善生命全程健康軌跡的討論提供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