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Medicine:腸道菌群“泄密”:你血液里的代謝物,竟預示著糖尿病風險?生活方式如何力挽狂瀾?
研究分析超千名瑞典人數據,揭示腸道菌群、血液代謝物與血糖控制能力下降的關聯,明確相關代謝物,發現生活方式干預對代謝物影響有特異性,強調長期綜合干預的重要性。
Nat Med:復旦大學吳浩等研究表明,微生物組-代謝組軸是2型糖尿病管理的一個可調控的目標!
該研究揭示了與血糖控制受損及對生活方式改變的反應相關的微生物組-代謝組動態變化,證實了腸道微生物代謝物在 2 型糖尿病發生發展中的關鍵作用。
Circ Res 中山大學蔡衛斌/陳慧團隊揭示糖尿病心肌病代謝-結構耦合調控新機制
該研究從代謝聯接心肌結構的視角,闡釋了DCM的關鍵發病機制,為DCM的臨床防治提供了新的靶點和思路。
每9個人,就有1人患糖尿病!最新全球糖尿病地圖發布,患者人數高達5.89億
IDF 發布第 11 版全球糖尿病數據,成人患者眾多且將增,近半未診。更新 2 型糖尿病管理建議,涉及篩查、血糖控制、治療方案、體重、心腎保護及 MASLD 管理等,強調綜合干預。
論文解讀| Stephana Carelli教授團隊揭示肥胖患者皮下脂肪組織中lncRNA在生長過程中的主導作用
該研究通過整合肥胖患者的皮下脂肪組織的RNA測序數據集,揭示了肥胖兒童和成人中基因表達的差異,強調了長非編碼RNA(lncRNA)在肥胖相關基因調控中的主導作用。
2025 德國臨床實踐指南:骨質疏松癥的診斷與治療
為了全面更新德國關于骨質疏松癥的臨床實踐指南(一份基于循證且為臨床實踐提供建議的指南),我們進行了全面、系統的相關文獻檢索,其中包括來自其他國家的指南。
喝涼水都會變胖?29歲女子“滿月臉、水牛背”,竟是激素暴走惹的禍!
29 歲白領蘇晴出現體重劇增、滿月臉等癥狀,確診為庫欣病。介紹庫欣病的發病機制、流行病學特征、臨床表現、篩查診斷方法及治療目標和手段。
Molecular Psychiatry:紋狀體多巴胺與人類肥胖程度呈正相關——基于雙拮抗劑示蹤劑的PET研究
[11C]raclopride測量的紋狀體D2BP與BMI呈負相關,而[1?F]fallypride測量的D2BP與BMI無顯著關聯。多巴胺張力指數與BMI呈正相關。
研究證實:平時愛吃這種肉,不管是新鮮的還是加工的,對身體都不好!
鐵雖為必需礦物質,但過量存儲有害,紅肉中的血紅素鐵可促使活性氧生成。哈佛研究表明,膳食中血紅素鐵攝入量與 2 型糖尿病風險顯著相關,減少紅肉攝入、增加白肉攝入可降低血紅素鐵攝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