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網絡走進現實,磁控膠囊胃鏡帶來舒適化檢查新變革
10月14日,SOHO中國首次舉行5G實驗室開放日。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安翰科技董事長吉朋松以及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等三大運營商代表與多家入駐SOHO中國5G實驗室的廠商代表悉數出席,呈現了一場高科技5G視覺盛宴。現場,磁控膠囊胃鏡5G遠程操作演示吸引了人們關注的目光,“地產大佬”潘石屹一行現場觀摩了安翰磁控膠囊胃鏡5G遠程操作演示。? 通過5G網絡,麗澤SOHO5G實驗室
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手握鼠標,上海醫生“隔空燒掉”病灶
上海醫生許永華手握鼠標,猶如握著一把無形的手術刀,眼睛盯著電腦屏幕前的超聲影像,對準影像中出現的腫瘤組織,一個個實現“定向爆破”,消滅腫瘤。這是10月14日發生在上海國際醫學中心的一幕。當日下午2時,世界首例5G海扶刀遠程手術由許永華操刀進行。在他面前的,是被覆蓋5G網絡的遠程操控平臺。此時正在接受治療的44歲子宮肌瘤患者,正躺在距離上海國際醫學中心約30公里的徐匯區中心醫院的手術臺上。手術中,許
人造子宮來了,未來女性不用懷孕了?
近日,歐盟“地平線2020計劃”撥出一筆巨款,290萬歐元(約合人民幣2320萬元),供科學家研發人造子宮。“它是人類子宮的‘體外版’。我們計劃用5年時間,實現其臨床運用。”荷蘭埃因霍溫理工大學教授、荷蘭Máxima醫療中心產科專家Guid Oei表示,生育的游戲規則,或因此改變。有了它,男人也能生孩子。
醫療物聯網商用前夜 企業實施路徑須看準四大應用場景
檢測溫度進行乳腺癌早篩,掃指紋測血糖,通過分析X射線、CT、核磁共振和超聲來判斷癌癥風險,更有“黑科技”智能用藥記錄器,能夠自動記錄患者用藥時間及用量,并同步信息給保險公司提高賠付準確性和時效性。小小的傳感器和芯片,組成了物聯網應用中的技術基礎。連網、定位、收發信號,數據的價值在物聯網中充分體現。在交通、家居和能源等行業成熟運用后,物聯網的深度影響正在穩步向醫療行業蔓延。中國移動公布的2018
中國精準醫學設備“扁鵲一號”原理樣機有望年底完成
北大“扁鵲一號”全人體PET-CT(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有望在2019年底完成原理樣機,2022年基本實現各項功能的完善。這是科技日報記者近日從深圳國際BT(生物技術)大會精準醫學影像技術與應用國際論壇上獲得的消息。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深圳精準醫學影像大設施首席科學家詹啟敏一直以來都為精準醫學在國內的應用而呼吁。詹啟敏認為,精準醫學要求有大量的分析數據,如果分子醫學、分子影像
印尼醫療與社會保障局攜手Halodoc為印尼全民提供平等醫療服務
印尼醫療與社會保障局(BPJS Kesehatan,以下簡稱“印尼社保局”)已與Halodoc正式簽署諒解備忘錄。通過這一戰略合作,雙方將結合各自專長,以數字化方式讓所有印尼人民,尤其是印尼社保局的參保人,平等地享受醫療服務。印尼社保局是印尼乃至全球最大的單一支付(single-payer)醫療系統之一,而Halodoc是極具創新力的在線綜合醫療技術應用平臺,專注打造數字化醫療服務。 Halod
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在腫瘤放療領域應用新進展
放射治療是腫瘤治療的重要手段之一,約70%左右的腫瘤患者需接受放射治療。然而射線在殺死腫瘤細胞的同時,也會對腫瘤周邊乃至射線路徑上的正常組織器官造成損傷,從而引發各類并發癥,影響患者的治療療效及生存質量。因此,在進行放療計劃設計之前,必須在患者定位CT圖像上精確勾畫相關正常組織危及器官(organs at risk,簡稱OAR),并在設計放療計劃時對其進行保護,降低其受照射的劑量與體積。但是,傳統
大數據和智慧醫療之間可以相互促進發展嗎
當今,隨著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高新技術的快速發展,智慧醫療技術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尤其是近年來大數據和智慧醫療的創新融合性發展,為智慧醫療的實質性發展奠定了新的基礎。遠隔千里,幾個小時的手術,北京專家可以遠程操作,音視頻傳輸高清流暢、無卡頓延時,猶如“零距離”面對面交流,5G網絡成為手術的“有力助攻”;預約就診精準到分鐘,患者不必在醫院長時間等待:取藥和檢查一個平臺就可以支付解
一個化學家開發出新款APP,只要掃描照片即可篩查兒童眼疾
一般而言,醫生很難對嬰兒進行全面的眼科檢查,因為嬰兒不容易睜著眼不動。但是有這么一款手機APP,利用父母熱愛為孩子拍攝照片的便利,可發現孩子患上嚴重眼疾的跡象。這個APP是一位名叫布萊恩·肖(Bryan Shaw)的父親為尋找兒童眼疾早期征兆并預防視力喪失所設計的。至于原因,還得從布萊恩自己兒子的經歷說起。3月大的嬰兒因眼癌失去右眼作為一名在美國貝勒大學(Baylor University)任
5G門診一小步,智慧醫療一大步
10月6日下午14點30分,四川省生殖專科醫院復發性流產多學科診療(MDT)中心首場郭仲杰主任5G/5GHz門診開診,打破成都-廣州的地域限制,實時實現優質醫療資源的共享共惠。此次門診采用最新5G網絡通信設備,5G信號全覆蓋且配備智能高清廣視野變焦攝像設備、高保真音頻設備,融入5G“大帶寬、高速率、低延時”的特點,避免了傳統遠程門診中圖像、音頻傳輸卡頓的問題,整個在線門診過程高清、高質與傳統門診別
大醫療+大健康+大數據,究竟是近在眼前還是遠在天邊?
醫學影像數據、患者就醫產生的臨床數據和就醫行為數據,藥物研發產生需要處理的科研數據……醫療健康領域的海量數據處理需求成為AI落地的天然溫床。人工智能+海量醫療大數據,看似是一個完美的組合,但大醫療+大健康+大數據,究竟是近在眼前,還是遠在天邊?近日,在第四屆中國醫藥創新與投資大會上,港交所集團行政總裁李小加表示,2018年4月,港交所出臺IPO新歸,生物企業可以零利潤赴港上市。目前已有中國醫藥企業
5G技術為智能醫療保健錦上添花
2019年的發展被稱為醫學網絡建設標準(以下簡稱《標準》)。《標準》是由醫療行業和通信行業共同發起的“ 5G +醫療”行業標準,將屬于國家健康和健康標準系統基礎設施的標準化。《標準》發展的意義何在? “ 5G +醫療”的發展前景如何?“ 5G +醫療”需要更加標準化訪談醫學+醫學”的建設已逐步推進。在政策方面,2018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為促進互聯
AI眼科醫療的創新發展
近年來,人工智能技術發展迅速,已經成為醫學領域研究的前沿熱點之一。其中,由于AI技術的便捷性和高效性使其在眼科疾病篩查、診療以及隨訪中表現出巨大的應用前景。在眼科AI領域,中國的研究與世界一流水平并行。那么,我國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能夠為解決眼科醫療難題帶來什么價值?在構建眼科醫療AI生態系統中存在哪些挑戰?AI眼科醫療發展的趨勢是什么?亞太青光眼學會理事、亞太眼科學院院士、中山眼科中心臨床研究
5G+醫療”仍需踏實探索
許多年后,當人們回顧2019年的技術進步,一定不會忽略5G這個詞。科學技術是生產力和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每一次科技進步的浪潮都會席卷社會的方方面面,帶來翻天覆地的新變。現今,在很多人眼中,這一次的浪潮正在于5G。醫療是最重要的民生大事之一。人們對智慧醫療的到來始終懷著許多期盼,希望無論病人身在何方,都能及時得到權威醫生的幫助;希望遇到疑難雜癥時,能在第一時間得到多方會診;希望行動不便的病人、老人,
AI與臨床研究:研究設計、加速患者招募...AI如何提高研究效率?
1994年,乳腺外科醫生Kevin Hughes開展了一項隨機對照試驗,探索早期乳腺癌患者術后使用他莫昔芬聯合放療的有效性。研究需招募70歲以上的患者,對腫瘤大小和類型都有明確要求,美國每年大約有4萬名符合入組標準的女性,最終研究成功招募了636人,樣本量已經足夠,但是花了五年時間才入組完成。患者招募只是進行臨床試驗的諸多瓶頸之一。轉化研究所所長Eric Topol表示:“醫學研究在很多方面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