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癥譜系障礙防治三級網絡規范化建設專家共識
中國婦幼保健協會推動了“孤獨癥防治三級網絡規范化建設”項目,自閉癥防治專委會組織專家,就三級網絡建設以及篩查、診斷、康復治療和家庭康復支持等內容編制了本專家共識。
BJPsych:抗抑郁藥在共病患者中的突破,SSRIs成為一線治療新選擇
TCAs(如丙咪嗪)和SSRIs(如舍曲林)對共病軀體疾病的抑郁患者有效,但TCAs耐受性較差。SSRIs在多數疾病亞組中表現穩定,證據確定性較高,而其他抗抑郁藥如米安色林療效顯著但證據質量較低。
JAMA Psychiatry:艾司氯胺酮聯合SSRI或SNRI治療難治性抑郁癥的療效比較
艾司氯胺酮聯合SNRI較聯合SSRI顯著降低TRD患者5年全因死亡率、住院率和抑郁復發率,但SSRI組自殺企圖風險略低。SNRI組的生存優勢可能與其雙重神經調節機制相關。
Molecular Psychiatry:紋狀體多巴胺與人類肥胖程度呈正相關——基于雙拮抗劑示蹤劑的PET研究
[11C]raclopride測量的紋狀體D2BP與BMI呈負相關,而[1?F]fallypride測量的D2BP與BMI無顯著關聯。多巴胺張力指數與BMI呈正相關。
[藥世界]心境穩定劑-鋰鹽
鋰鹽作為情緒穩定劑,通過多種機制發揮作用。指南推薦用于雙相障礙多階段治療,治療窗窄,需嚴格監測血鋰濃度。其不良反應多樣,特殊人群用藥有注意事項,且不斷有新研究及新劑型進展。
Translational Psychiatry:蛋白質組學與代謝組學聯手探索抑郁癥機制
47種血漿蛋白質與抑郁癥狀或p因子顯著相關,其中接觸蛋白-1和肥大/干細胞生長因子受體Kit與纈氨酸存在交互作用,共同影響p因子水平。這些蛋白質主要富集于免疫和神經發育相關通路。
童年虐待如何影響青少年抑郁癥?我國學者揭示神經血管耦合的關鍵作用
童年虐待與青少年抑郁癥的神經血管耦合異常顯著相關,交互作用主要分布于獎賞系統和視覺皮層。SVM分類器結合NVC比值、CBF和神經元活動特征表現出優異的分類性能,為早期識別提供了潛在生物標志物。
論著|兒童青少年霸凌與精神病理癥狀的交叉滯后網絡分析
本研究揭示了霸凌的實施和受害與精神病理學癥狀兩者的發展順序以及其中的關鍵癥狀,為未來干預校園霸凌及改善青少年心理健康提供了新的線索。
Front Aging Neurosci:針刺對睡眠剝奪所致認知障礙動物模型的影響:臨床前系統評價和薈萃分析
通過薈萃分析嚴格評估針灸在臨床前睡眠剝奪(Sleep deprivation,SD)模型中的療效,闡明其分子機制,為未來的臨床試驗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