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建議:如何化解移動醫療帶來的三大風險?
近年來,我國移動醫療發展迅猛,但移動醫療的快速發展也帶來了諸多風險,包括誤診風險、法律風險等等,專家建議為確保移動醫療走上正軌,應把保守謹慎作為重要原則,不可太激進。
臺灣出新政保護醫務工作者:辱罵醫護罰5萬元!
據《聯合報》報道,臺灣立法院社福衛環委員會近日初審通過了“醫療法”修正草案,未來只要用侮辱字眼罵醫護人員,最高可處5萬元(新臺幣,下同)罰鍰;若暴力傷害醫療人員及緊急救護人員,最高處3年以下徒刑,且須并科30萬元以下罰金,判刑也罰錢。
甘肅90%二級以上公立醫院參加醫療責任保險
目前,甘肅全省14個市州全部建立市級第三方醫療糾紛調解工作站,90%的二級以上公立醫院以及1382家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參加了醫責險統保。
醫療輻射可實時監控 做身體檢查不用怕了
市衛監局在安裝“醫院X射線告警系統”首席記者鐘志兵攝去醫院做X光、CT等身體檢查,你是不是一看到有“當心電離輻射”的字樣就擔心輻射超標?記者昨日從市衛生計生監督執法局(以下簡稱市衛監局)獲悉,該局近日在南岸區對17家醫院安裝“醫院X射線告警系統”,開始對醫療輻射水平進行實時監控,以更好確保患者的身體健康。市衛監局在安裝“醫院X射線告警系統”鐘志兵 攝近日,南岸區衛生計生監督執法局在該區放射設備數量
噩耗!一個37歲的醫生走了
《醫學界》剛剛接到消息,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一名肝膽外科醫生今天在家午睡后再也沒能醒來……他叫盧景寧,去世時年僅37歲,是該院肝膽外科教授彭民浩的一名博士生。聽聞這一消息,景寧的多名同事、同學均表示震驚和哀悼,稱他生前是一名“年輕帥氣的才子”,十分惋惜。談及原因,一些醫生猜測是因為外科“手術多,壓力大”“太累了”。“白天拼命上手術,晚上寫論文,SCI,國基,職稱……”想起2015年10月,年僅
遠離火情:談談醫院消防安全關鍵點
近日,無錫及周邊一些地方和一些醫院接二連三地發生火警火情!使人民生活安全遭受了很大損失與挑戰。醫院作為人員密集型的社會行業,消防安全至關重要。院長和醫院管理者,以及全院職工稍有不慎或稍有麻痹大意就會造成巨大損失與重大傷害。
部分老兵的新職業——職業醫鬧?
湖南衡陽今年2月中旬就被曝出大批老兵聚集在南華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門口“醫鬧”的新聞。時隔一個月后,湖南衡陽衡東縣人民醫院再次曝出300“老兵”威脅醫鬧的事件,并且請各科主任、副主任、全院45歲男性工作人員在醫院待命,應對重大醫鬧事件。一次“老兵醫鬧”,有可能是患者家屬確有冤情,但接二連三,一定是職業醫鬧。該事件由@一個有點理想的記者最先爆料:2017年3月12日,衡東縣人民醫院急診科,一慢阻肺、肺心
突發:一把13厘米的水果刀刺進了醫生的頭部
病人突然起身,用床頭的水果刀捅傷李寧醫生的頭頸部,水果刀從耳上進入,刀尖貫穿整個皮下,到耳后下緣,長13厘米,深達顱骨,患者連水果刀都未拔出,接著拳打腳踢李寧醫生頭部。。。。3月21日,山東文登整骨醫院一位姓李醫生被病人持水果刀捅傷頭頸部,患者在未將水果刀拔出的情況下對醫生頭部拳腳相向。據悉,山東文登整骨醫院工作人員稱事情屬實。坐標山東文登整骨醫院。3月21號下午5點,整骨醫院創傷四病區患者畢某因
甘肅繼續完善醫患糾紛化解機制 責任未認定不得賠錢息事
甘肅省將繼續完善醫患糾紛多元化解機制,進一步健全完善“三調解一保險”工作機制,做到制度健全,渠道暢通,程序規范。我省醫患矛盾的特點:①醫患糾紛時有發生,醫療糾紛呈逐年上升趨勢。②醫療糾紛以醫療過失為主轉變為非醫療過失為主。③處理難度越來越大,對其處理以行政為主體轉變為以調解和法院為主體。④醫療糾紛易于引發社會的反應,人的生命健康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并構成了社會各界關系的焦點。⑤醫療刑事案件增多,
警示!兩男子因打罵醫生被判刑
因為對醫生的診療方案不滿,兩名男子酒后在江蘇省南通市第六人民醫院發起酒瘋,一人揮拳瘋狂毆打醫生,一人竟還囂張的掏出手機對施暴的全過程進行錄像“取證”。近日,南通市中級人民法院對這起備受社會關注的暴力傷醫案作出維持一審判決的終審裁定:被告人吳某被以尋釁滋事罪判處有期徒刑1年10個月,被告人王某被以尋釁滋事罪判處有期徒刑1年4個月。
醫患關系怎么“破冰”?
近年來,醫院暴力事件頻頻登上各大媒體頭條,各種“醫鬧”和醫療糾紛讓醫患關系降到了“冰點”。據統計,2014年,公安機關破獲涉醫刑事和治安案件近6000起,及時制止發生在醫院的現行違法行為8000多次。而此后幾年,這些數字都呈現出下降趨勢。國家司法機關的積極作為,有效震懾了暴力傷醫分子,但這些事件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卻沒有隨之消弭。那么,中國的醫生和患者是否真的“友盡”了?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許多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