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格斗高手教給醫生的防身技能
連續不斷的殺醫事件,無論我們如何呼吁、吶喊,結果……你懂得。有時候,人,還是要靠自己。筆者也算半個江湖人,喜歡格斗和刀具,簡單聊幾句心得和經驗,希望對醫生有用。歹徒作案特點1、男性。2、非職業殺手。3、單獨作案。4、多用刀具,個別輔以鐵錘、斧頭、鐵棍。5、多偷襲個別明刺。6、多在辦公場所行兇(辦公室門診急診等)。雖然我們工作環境惡劣,但即使被家屬群毆,可能多是脾破裂、腦震蕩等,在醫院就近搶救多
一個醫二代對所有人的忠告!值得全會社深思...
如果醫患關系還不好轉,我們還是會擔心他們遇到不講理的病人,擔心他們救好了別人的身體而搞垮了自己的身體,擔心下一個頭條出現的被傷醫護人員是自己最熟悉的人。如果醫護失去地位與尊嚴,全社會都將付出慘重代價!
柳葉刀:醫生遭遇患者術中錄音!醫生,您怎么看?
且不說一件件刻骨銘心讓醫生心灰意冷的暴力傷醫、醫鬧事件了,醫患溝通過程中的方方面面都值得醫患共同深思。前段時間爆出來的患者使用自動消失墨水簽醫患溝通的報道,已經讓醫生心塞塞了;近期柳葉刀的一篇報道,更是讓醫生防不勝防:患者悄悄帶著錄音設備進入手術室……一、醫患關系花式幺蛾子簡單說說柳葉刀報道的故事吧:麻醉醫生對患者進行檢查時,發現這名已經進入麻醉狀態的患者,其彈力襪下有一個什么東西,咋一看跟U
如何慧眼識辨臨床中心理異常的患者?
目前,討論如何從體制或者說機制上避免類似傷醫事件的發生,對普通醫務工作者來說很難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在制度完善之前,我們醫務工作者本身能做些什么?網絡上相關的段子很多,比如:戴頭盔和警用盾上班,或者學習下“醫用格斗學”,又或者去買份保險。前兩者純屬調侃,而保險更多屬于事后的補償,正常的情況下,沒有人愿意保險生效。為了我們自己及我們的家人,我們能做的,就是預防:對傷醫或殺醫事件盡可能做到提前預警
【必備】醫護人員自我防范意識訓練
近日,發生在廣東省人民醫院的陳仲偉主任遇襲身亡事件震驚了全國醫療界。面對情緒失控、手持菜刀的歹徒,文質彬彬、赤手空拳的醫護人員沒有幾個能在體力上占有優勢,因此提高對醫患關系中潛在危險的自我防范意識及掌握基本正當防衛技能更為重要。我科在廣東警官學院專業教官指導下進行了《醫護人員自我防范意識訓練》 進行該訓練的目的是解決部分醫務人員防范意識薄弱、缺乏正當防衛技巧的問題,從內因著手,防患于未然
中國醫生執業安全指南 1.1版(2016.5)
注:本指南是根據網絡上流傳的《中國醫生逃生指南江湖實操版》修改升級而來,為了防止版本混淆,因此特別增加了修改時間。網友總結出中國醫生逃生指南實操版,為廣大醫生朋友提供一點實戰經驗,以備不時之需。1.1版本在此前基礎上,略有修訂。指導總原則:走!三十六計走為上策,所謂跑出去就有希望,活下去就是勝利!高危人群:1.精神病患者(不解釋)。2.慢性疾病患者,尤其耳鼻喉等科室。3.病重患者家屬,通過毆打醫生
NEJM:醫療暴力零容忍,什么時候能做到?
NEJM4月28日發表的一篇評論文章指出,如今醫務工作者越來越多的遭受醫患暴力,但是卻沒有一個令人滿意的解決方案,這主要是由于施暴方不承認、院方漏報和調查失實及效率低下等原因所致。 2015年1月波士頓布萊根女性醫院的一名外科醫生被他曾經救治過的患者的兒子開槍打死。哈佛醫學院和貝斯以色列女執事醫療中心的James Phillips博士指出,這件事引起了人們廣泛的關注,但后續報告并不能代表醫療工
梅斯醫學作為媒體合作單位參與前沿分子診斷與遺傳檢驗技術峰會
前沿分子診斷與遺傳檢驗技術峰會主辦單位:上海遺傳學會遺傳與分子診斷專委會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檢驗科上海市同濟醫院檢驗科協辦單位: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檢驗科媒體支持:梅斯醫學由梅斯醫學主辦的“梅斯醫生”產品發布會將于4月22日在上海世博洲際酒店舉行,此次發布會的主題為“因你有我,用科技點亮夢想,助力醫生成長”。歡迎參加“梅斯醫生”產品發布會。“梅斯醫生”,國內第一款虛擬現實在線診療系統,通過模擬真實的診
教你識別醫療糾紛高危人群,拿去防身吧!
政法大學劉鑫教授《高危醫療糾紛病例的識別指標》指出:指標中有三條符合,糾紛發生可能性大,在此介紹給大家,供大家參考,避免隱患: 1.患者系獨生子女; 2.患者屬于低收入階層; 3.患者有心理精神問題; 4.患者不是本地人; 5.患者屬于特殊身份者(領導、公檢法、人大代表、記者等); 6.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