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

2024-07-11 世界中医药 发表于上海

以期规范手足口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充分发挥中西医治疗优势,切实提高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

中文标题:

手足口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

发布机构:

发布日期:

2024-07-11

简要介绍:

手足口病是一种以手、足、臀等部位的斑丘疹和疱疹,口腔疱疹、溃疡,或伴发热为临床症状体征的儿童常见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多数病例为轻症,仅以皮肤黏膜表现为主,预后良好;重症患儿还可累及神经系统、呼吸循环系统等多个器官和系统病变。本病在中医属“温病”“时疫”“疮疹”“疱疹”范畴。其属于我国法定报告的丙类传染病,也是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健康儿童行动提升计划(2021-2025年)》重点防控的疾病之一。针对手足口病不同阶段的治疗,中西医互参,并及早进行干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方案制定项目组采用制定临床问题、文献分析、德尔菲法专家问卷调研、中西医专家会议讨论等方法,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年版)》《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手足口病(修订)(2016年版)》的基础上制定本方案,以期规范手足口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充分发挥中西医治疗优势,切实提高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

相关资料下载:
手足口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pdf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拓展阅读

别以为手足口病只是小病!这个信号出现太迟了...

4 个月男婴患手足口病(重型)并多形性红斑,经丙种球蛋白、甲泼尼龙等治疗后痊愈,提示肠道病毒感染可诱发变态反应。

进入高发期!手足口病 vs 疱疹性咽峡炎,一文教您如何鉴别

手足口病与疱疹性咽峡炎均由肠道病毒引起,前者皮疹在手、足、口及臀部,可能由 EV71 导致重症;后者皮疹仅在口腔,多为轻症。两者均需对症治疗,可通过接种疫苗等预防。

警惕!这种病已到高发期!传染性很强,注意防范→

手足口病进入高发期,5 岁以下儿童多见,由肠道病毒引起,分多阶段症状,传播途径广。需做好个人及环境卫生,接种 EV-A71 疫苗,发现症状及时就诊。

BMC Pediatrics: 2021~2022年河南省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及基因特征

CV-A6感染除皮疹外,急性呼吸道感染渐趋常见。男性、持续高热和PCT水平升高与感染D3亚型CV-A6患儿重症风险增加相关。研究为手足口病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提高临床医生对CV-A6感染的认识。

主编推荐 ‖ 气象因素对中国大陆手足口病影响的时空异质特征探究

基于GTWR模型探究气象因素对中国大陆HFMD发病率影响的时空异质特征,为各省份在不同季节制定预防和控制HFMD发病率的措施提供理论支持。

中疾控预警:柯萨奇病毒A6正在演变,存在爆发风险

肠道病毒A71是导致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主要病原体。2016年,肠道病毒A71灭活疫苗开始广泛使用,显著降低了该病毒导致的手足口病病例的发生率。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2018-05-18

手足口病中药临床试验设计与评价技术指南

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 · 2021-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