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拓展阅读
抗干细胞流感抗体可以同时抑制两种不同的病毒蛋白
近日发表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结合病毒表面蛋白血凝素的干细胞抗体也可以抑制病毒神经氨酸酶,病毒抗体的中和作用增强,抗病毒活性的先天免疫细胞也被活化。
Cell:揭示流感病毒如何成功地从宿主细胞中逃逸出来
几十年来,科学家们已知道人体内的流感病毒与实验室中培养的流感病毒有很大不同。一种常用的研究流感病毒的方法就是将荧光蛋白与组成流感病毒的蛋白融合在一起。但是这些荧光蛋白与流感蛋白具有大约相同的大小,引入如此相对较大的融合蛋白到流感病毒中会引发病毒紊乱。
J Periodontol:唾液酸酶缺乏的牙龈卟啉单胞菌突变株诱导的epi4细胞,通过c-Jun氨基末端激酶信号通路调控,产生的白细胞介素-1和肿瘤坏死因子-β
牙龈卟啉单胞菌是主要的牙周病原体之一。在以前的研究中,小鼠脓肿模型显示,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唾液酸酶缺乏削弱其毒力,但是这一观察背后的机制仍然未知。
Sci Rep:于广利课题组发现褐藻硫酸多糖KW抑制甲型流感病毒感染
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IAV)属于正粘病毒科,是具有包膜的单股负链RNA病毒;根据其表面的血凝素蛋白(HA)和神经氨酸酶(NA)的结构及基因特性的不同可分为若干亚型,如H1N1, H3N2, H5N1及H7N9等。甲型流感病毒的爆发流行不仅给人类生命健康带来巨大威胁,还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特别是H5N1和H7N9等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已跨越种属屏障引起人类感染并致感染者
PNAS:流感继发细菌性肺炎研究获进展
流感是历史上造成人类死亡最多的疾病之一,而其中约90%的死亡病例的死因是继发细菌性肺炎。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王北难课题组日前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表最新研究结果,揭示了病毒和细菌与宿主在致病机制中的相互关系,以及流感病毒与细菌性肺炎相关的分子机制,为预防细菌性肺炎和控制流感死亡率提供了不同的角度和新药物靶点。 据介绍,虽然流感病毒继发的肺部细菌感染现象被人们广泛关注,但其分子机制仍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