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敏感性皮肤临床诊疗指南(2024版)
2024-03-21 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皮肤病专业委员会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发表于上海
结合目前最新的研究进展,就敏感性皮肤的定义、发病机制、临床评估及分型,以及防治等方面制定相关的指南,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敏感性皮肤的诊治水平。
中国敏感性皮肤临床诊疗指南(2024版)
2024-03-21
2024-03-21 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皮肤病专业委员会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发表于上海
结合目前最新的研究进展,就敏感性皮肤的定义、发病机制、临床评估及分型,以及防治等方面制定相关的指南,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敏感性皮肤的诊治水平。
中国敏感性皮肤临床诊疗指南(2024版)
2024-03-21
暂未更新 · 2017-10-04
国外皮肤性病相关专家小组(统称) · 2017-01-20
作为一种全球患病率约50%的常见皮肤问题,敏感性皮肤(SS)的特征表现为对常规刺激产生异常感觉反应(如刺痛、灼烧及瘙痒)。目前,SS的病理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涉及皮肤神经高敏感性和皮肤屏障功能异常。
敏感性皮肤(SS)发病率渐升,发病机制复杂,受多种内外因素影响。其皮肤屏障、微生物群、神经系统等功能异常,治疗需从修复屏障、降神经活性、调节菌群入手,未来研究方向为综合治疗与机制探索。
在《中国敏感性皮肤诊治专家共识》(2017版)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新进展及专家意见,就敏感性皮肤的定义、发病机制、临床评估及分型,以及防治等方面制定相关的指南。
综合治疗,个体化治疗。
敏感性皮肤指对于常规刺激(正常状态不出现异常感觉)出现不适感觉(包括:刺痛,烧灼,疼痛,瘙痒及麻刺感)的一种综合征。
敏感性皮肤这一概念于1970年提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定义为是皮肤在生理或病理条件下发生的一种高反应状态,由一些对健康皮肤不产生不适反应的刺激因素而引发的皮肤瘙痒、烧灼、刺痛、紧绷感等症状。
国外皮肤性病相关专家小组(统称) · 2017-01-20
暂未更新 · 2017-10-04
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