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节多学科微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2023-07-01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发表于安徽省

共识主要内容包括肺结节的流行病学、自然病程、恶性概率、随访策略、影像诊断、病理活检、手术切除、热消融和术后处理等部分。

中文标题:

肺结节多学科微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发布机构: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

发布日期:

2023-07-01

简要介绍:

随着高分辨率、低辐射剂量计算机断层扫描(CT)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参加肺癌筛查项目或健康体检的人群增加,肺结节的检出越来越多。目前,关于肺结节的相关指南侧重于如何随访、如何诊断,但是如何处理则语焉不详;并且欧美国家的指南并不适合中国国情。为规范肺结节的诊疗行为,解决现有指南与临床实践脱节的问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肺癌医学教育委员会组织国内多学科专家,以东亚专家发表的文献为主要依据,参考国际指南或共识,经过反复磋商和充分讨论形成了《肺结节多学科微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主要内容包括肺结节的流行病学、自然病程、恶性概率、随访策略、影像诊断、病理活检、手术切除、热消融和术后处理等部分。
 

相关资料下载:
肺结节多学科微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pdf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拓展阅读

理论学习:不同指南共识对于肺结节随访建议的详细对比

不同指南对肺结节随访的建议在分类、大小阈值、间隔等方面有异同,中国共识结合本土数据更具适用性,需多学科及医患共同决策。

问诊分析:三年前就要考虑肺癌的结节并伴血管进入,随访了三年怎样了?延误了吗?

61 岁女性右肺上叶混合密度结节随访三年,从磨玻璃伴血管贴边等恶性征象进展至密度、血管异常改变,考虑微浸润性腺癌。讨论显示手术时机需权衡风险与创伤,个体化诊疗关键。

病例分享:两年半前就是典型多原发肺癌,没重视处理,现在成怎样了?大家要提高对此类病灶的认识

患者左肺阴影 2 年余,多灶性磨玻璃结节进展,确诊多原发肺癌,行左上叶切除,门钉淋巴结采用支气管切开处理,预后较乐观。

病例分享:这样的肺结节我本觉得切与随访均可以,但结友担心还是想切了。切就切吧,结果会是什么?

33 岁女性右肺下叶结节 4 年,微增,有血管穿行、空泡征,术后确诊微浸润性腺癌,因焦虑行手术切除。

病例分享:看肺结节,经验与感觉也很重要,那一瞥揪出了个原本一直没被注意的病灶

29 岁患者左肺下叶混合磨玻璃结节随访 8 年增大,手术切除发现主灶为原位癌,术前察觉的另一小结节为微浸润性腺癌,经验助力多灶恶性结节检出。

问诊反馈:还吃药?我早说考虑微浸润性腺癌,吃药怎么可能有用!

57 岁男性胃癌术后肺结节,随访进展,磨玻璃密度且密度不纯,术后证实为微浸润性腺癌,提示进展性磨玻璃结节需及时干预。

2015 BTS指南:肺结节的调查和管理

英国胸科协会(BTS,British Thoracic Society) · 2015-06-18

2016 亚洲共识指南:肺结节的评估

亚洲肺疾病和胸外科专家组 · 2016-02-25

2017 Fleischner学会建议:应用CT检查测量肺结节

Fleischner学会(Fleischner Society) · 2017-06-28

物联网辅助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中国呼吸科专家组(统称) · 2017-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