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体偶联药物药学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解读
2025-03-30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 中国新药杂志 发表于上海
本文结合该指导原则的起草思路,对指导原则的主要内容进行解读,以便业界更好地理解该指导原则,促进该类产品的上市申报。
《抗体偶联药物药学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解读
2025-03-30
2025-03-30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 中国新药杂志 发表于上海
本文结合该指导原则的起草思路,对指导原则的主要内容进行解读,以便业界更好地理解该指导原则,促进该类产品的上市申报。
《抗体偶联药物药学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解读
2025-03-30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 · 2024-11-07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 · 2023-06-21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 · 2023-06-07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 · 2022-10-24
基于当前I/Ib的研究数据,YL201显示出总体可控的安全性及值得期待的疗效,期待规模更大的研究进一步验证其临床价值。
抗体偶联药物(ADC)在癌症治疗中成效显著,但晚期患者易耐药,其机制可分为抗原表达变化、ADC 处理及有效载荷变化,为后续研究提供方向。
靶向 HER3 的 ADC 药物 patritumab deruxtecan 在后线治疗中展现广谱抗肿瘤活性,客观缓解率 27.7%,中位总生存期 15.2 个月,安全性可耐受。
抗体偶联药物(ADC)由抗体、连接子和细胞毒性载荷组成,其临床药理学特性受 DAR、连接子类型等影响,药代动力学涉及吸收、分布等过程,开发中需优化 DAR 及连接子稳定性。
脑膜癌病治疗手段有限,TUXEDO-3 研究显示,HER3-DXd 治疗实体瘤脑膜癌病患者,3 个月生存率 65%,部分中位 OS 达 10.5 个月,改善症状且耐受良好,为该病症提供新选择。
抗体偶联药物(ADC)由三部分构成,本文介绍其有效载荷(如微管破坏药、DNA 损伤药)、连接子类型及生物偶联技术的研究进展,展现该领域突破与发展前景。
中国药学相关专家小组(统称) · 2018-07-30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促进交流会泌尿健康促进分会 · 2022-06-16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 · 2022-07-06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 2022-08-30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 · 2022-10-24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 · 2023-06-07
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