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体偶联药物药学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解读

2025-03-30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 中国新药杂志 发表于上海

本文结合该指导原则的起草思路,对指导原则的主要内容进行解读,以便业界更好地理解该指导原则,促进该类产品的上市申报。

中文标题:

《抗体偶联药物药学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解读

发布日期:

2025-03-30

简要介绍: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迭代和成熟,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 ADC)在肿瘤治疗领域比重日益凸显,申报数量与日俱增。截至2024年12月,全球已批准16个ADC产品上市,国内也有2个本土创新ADC产品获批上市,并有上百个ADC产品获批开展临床研究。为了规范和指导该类产品的研发与申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于2024年2月正式发布了《抗体偶联药物药学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本文结合该指导原则的起草思路,对指导原则的主要内容进行解读,以便业界更好地理解该指导原则,促进该类产品的上市申报。

相关资料下载:
[AttachmentFileName(sort=1, fileName=《抗体偶联药物药学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解读.pdf)] GetToolGuiderByIdResponse(projectId=1, id=3737f1c00a2e45ad, title=《抗体偶联药物药学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解读, enTitle=, guiderFrom=中国新药杂志, authorId=0, author=, summary=本文结合该指导原则的起草思路,对指导原则的主要内容进行解读,以便业界更好地理解该指导原则,促进该类产品的上市申报。, cover=https://img.medsci.cn/20250213/1739439025357_8538692.jpg, journalId=0, articlesId=null, associationId=1936, associationName=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 associationIntro=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 copyright=0, guiderPublishedTime=Sun Mar 30 00:00:00 CST 2025, originalUrl=, linkOutUrl=, content=<div class="row"><span id="ChDivSummary" class="abstract-text" style="color: #666666;">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迭代和成熟,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 ADC)在肿瘤治疗领域比重日益凸显,申报数量与日俱增。截至2024年12月,全球已批准16个ADC产品上市,国内也有2个本土创新ADC产品获批上市,并有上百个ADC产品获批开展临床研究。为了规范和指导该类产品的研发与申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于2024年2月正式发布了《抗体偶联药物药学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本文结合该指导原则的起草思路,对指导原则的主要内容进行解读,以便业界更好地理解该指导原则,促进该类产品的上市申报。</span></div>, tagList=[TagDto(tagId=8449, tagName=抗体偶联药物)], categoryList=[CategoryDto(categoryId=5, categoryName=肿瘤, tenant=100), CategoryDto(categoryId=85, categoryName=指南&解读, tenant=100)], articleKeywordId=8449, articleKeyword=抗体偶联药物, articleKeywordNum=6, guiderKeywordId=8449, guiderKeyword=抗体偶联药物, guiderKeywordNum=6, haveAttachments=1, attachmentList=null, guiderType=0, guiderArea=解读, guiderLanguage=0, guiderRegion=3, opened=0, paymentType=, paymentAmount=10, recommend=0, recommendEndTime=null, sticky=0, stickyEndTime=null, allHits=570, appHits=4, showAppHits=0, pcHits=61, showPcHits=566, likes=0, shares=2, comments=0, approvalStatus=1, publishedTime=Fri Apr 11 09:49:00 CST 2025, publishedTimeString=2025-03-30, pcVisible=1, appVisible=1, editorId=0, editor=FUNNYMAN, waterMark=0, formatted=0, memberCards=[], isPrivilege=0, deleted=0, version=3, createdBy=null, createdName=FUNNYMAN, createdTime=Fri Apr 11 00:41:03 CST 2025, updatedBy=8538692, updatedName=梅斯话题小助手, updatedTime=Fri Apr 11 09:48:55 CST 2025, courseDetails=[], otherVersionGuiders=[], isGuiderMember=false, ipAttribution=上海, attachmentFileNameList=[AttachmentFileName(sort=1, fileName=《抗体偶联药物药学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解读.pdf)])
《抗体偶联药物药学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解读.pdf
下载请点击: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拓展阅读

读书报告 | 靶向B7H3的ADC在进展期实体瘤的I/Ib期研究

基于当前I/Ib的研究数据,YL201显示出总体可控的安全性及值得期待的疗效,期待规模更大的研究进一步验证其临床价值。

ADC的“阿喀琉斯之踵”:耐药机制全解析

抗体偶联药物(ADC)在癌症治疗中成效显著,但晚期患者易耐药,其机制可分为抗原表达变化、ADC 处理及有效载荷变化,为后续研究提供方向。

86%肺癌患者肿瘤缩小!JCO:创新ADC药物对多次治疗失败患者有“广谱抗癌疗效”

靶向 HER3 的 ADC 药物 patritumab deruxtecan 在后线治疗中展现广谱抗肿瘤活性,客观缓解率 27.7%,中位总生存期 15.2 个月,安全性可耐受。

抗体偶联药物(ADC)的临床药理学

抗体偶联药物(ADC)由抗体、连接子和细胞毒性载荷组成,其临床药理学特性受 DAR、连接子类型等影响,药代动力学涉及吸收、分布等过程,开发中需优化 DAR 及连接子稳定性。

肺癌、乳腺癌等致死并发症治疗新突破!从存活几周到几个月,ADC有望延长患者寿命

脑膜癌病治疗手段有限,TUXEDO-3 研究显示,HER3-DXd 治疗实体瘤脑膜癌病患者,3 个月生存率 65%,部分中位 OS 达 10.5 个月,改善症状且耐受良好,为该病症提供新选择。

详解ADC:从payload、linker到抗体偶联技术

抗体偶联药物(ADC)由三部分构成,本文介绍其有效载荷(如微管破坏药、DNA 损伤药)、连接子类型及生物偶联技术的研究进展,展现该领域突破与发展前景。

抗体偶联药物质量控制和临床前评价专家共识

中国药学相关专家小组(统称) · 2018-07-30

尿路上皮癌抗体偶联药物临床应用安全共识(第一版)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促进交流会泌尿健康促进分会 · 2022-06-16

尿路上皮癌抗体偶联药物临床应用安全共识(第1版)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 2022-08-30

抗体偶联药物安全性跨学科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 · 2022-10-24

FDA“抗体偶联药物的考虑”供企业用的指导原则草案介绍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 · 2023-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