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及治疗用噬菌体质量标准专家共识

2023-11-17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发表于上海

对入库噬菌体的来源、噬菌体宿主、入库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入库噬菌体的包装与标识提出要求,旨在规范应用型噬菌体的标准,并满足噬菌体库的共享需求,加速推动噬菌体的研究、转化及应用。

中文标题:

预防及治疗用噬菌体质量标准专家共识

发布机构:

发布日期:

2023-11-17

简要介绍:

日益严重的细菌耐药性给全球公共卫生带来了重大挑战,噬菌体疗法作为细菌感染治疗的替补疗法,近年来重新得到医生、研究者和产业界的重视。噬菌体是特异性感染细菌的一类病毒。噬菌体疗法可以精准靶向并清除病原菌而不破坏自然环境微生态及人体正常菌群。由于噬菌体的活病毒属性、杀菌特异性等特征,使得噬菌体的药学、非临床和临床研究有别于传统药物。国内外目前尚缺乏相关规范和指南,这些都严重限制了噬菌体的转化应用和推广。为此,基于国内外前期噬菌体治疗临床研究的经验,并参考噬菌体治疗相关文献报道,我们组织了噬菌体基础研究、临床、药学等领域专家,起草了本共识。对入库噬菌体的来源、噬菌体宿主、入库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入库噬菌体的包装与标识提出要求,旨在规范应用型噬菌体的标准,并满足噬菌体库的共享需求,加速推动噬菌体的研究、转化及应用。
 

相关资料下载:
预防及治疗用噬菌体质量标准专家共识.pdf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拓展阅读

Nature:病毒也怕“内耗”?研究揭秘噬菌体的“护娃”新策略:反克洛诺斯效应

噬菌体通过表达 Zip 蛋白等机制封锁细菌受体,避免后代重感染同类宿主(反克洛诺斯效应),依赖宿主群体感应调控,是广泛存在的生存策略。

Nature Biotechnology:借菌造药:噬菌体巧用大肠杆菌打造活体药物车间

《Nature Biotechnology》研究将 T4 噬菌体改造成肠道 “微型制药厂”,能释放治疗蛋白,在结肠炎和肥胖小鼠模型中显效,突破口服生物制剂困境,开启肠道微生物新治疗范式。

Nature:肠道微生物组的黑暗面:噬菌体的未解之谜

本文介绍肠道噬菌体研究现状,包括研究偏好、技术限制、培养难题、与疾病关联及治疗潜力等,强调其在肠道生态和人类健康中的重要性,未来需深入研究以更好利用其治疗价值。

Nat Chem Biol:复旦大学王永明等团队合作利用噬菌体辅助的进化方法改造Cas9

该研究开发了一种简单的噬菌体辅助进化来设计SlugCas9,以满足独特的PAM需求。

Cell Host & Microbe:马迎飞/戴磊建立噬菌体培养组,解析肠道“暗物质”

宏基因组研究发现肠道中细菌和噬菌体可以长期稳定共存,它们能够稳定共存的机制是什么?开展以上研究,如何获得肠道细菌的噬菌体培养物是当前人体肠道微生物组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PNAS:利用噬菌体对微生物群落中特定细菌进行碱基编辑

两种工程噬菌体——T7噬菌体和λ噬菌体,都能够向大肠杆菌宿主递送有效载荷,这些有效载荷表达细菌荧光基因,并操纵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