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AASLD指南:肝豆状核变性状病诊断和管理的多学科方法

2022-12-07 美国肝病研究学会 AASLD官网 发表于上海

这是美国肝病研究协会(AASLD) 2022年威尔逊病(WD)指南的完整版本。

中文标题:

2022 AASLD指南:肝豆状核变性状病诊断和管理的多学科方法

英文标题: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to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Wilson disease: 2022 Practice Guidance on Wilson disease from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iver Diseases

发布机构:

美国肝病研究学会

发布日期:

2022-12-07

简要介绍:

铜是许多金属蛋白的辅助因子所需的必需金属。虽然平均饮食中含有 2-5 毫克/天的铜,但推荐摄入量为 0.9 毫克/天.摄入的铜主要在十二指肠和近端小肠中被肠细胞吸收。吸收的铜与白蛋白和氨基酸组氨酸一起在门静脉循环中运输,并被肝脏从循环中大量清除。肝细胞利用铜来满足代谢需求,将铜掺入新生的铜蓝蛋白中,并将多余的铜输送到胆汁中。大多数过量的铜通过这种胆道途径排泄到粪便中;只有少量通过肾脏排泄。胆道铜排泄受损可导致肝铜潴留。

1912 年,Kinnier Wilson 首次将威尔逊病(WD;肝网状变性)全面描述为“进行性透镜变性”,这是一种伴有肝硬化的家族性致命神经系统疾病。随后,确定了铜在其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并确定了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模式。在13号染色体上定位与 WD 相关的基因后,它被鉴定为编码金属转运的P型腺苷三磷酸酶 (ATP 酶)。该基因 ATP 酶铜转运 β (ATP7B) 主要在肝细胞中表达。基因产物ATP7B促进肝细胞内铜的跨膜转运。ATP7B功能缺失或受损会减少铜的胆道排泄,导致毒性肝细胞铜蓄积。最终超过储存容量,肝铜释放到血液中,沉积在其他器官中,特别是大脑、肾脏和角膜。功能性ATP7B的丧失减少了铜在铜蓝蛋白中的肝细胞生物合成掺入。这解释了大多数WD患者血液中铜蓝蛋白水平降低的原因,因为无球蛋白的循环半衰期比铜蓝蛋白短。

这是美国肝病研究协会(AASLD) 2022年威尔逊病(WD)指南的完整版本。它提供了一个现代的方法来诊断和管理WD。指导文件由专家小组制定,作为建议制定,以帮助临床医生实施最新的诊断和管理战略。本指南是在AASLD实践指南委员会的支持和监督下制定的。由于缺乏关于该主题的随机对照试验,AASLD实践指南委员会选择委托编写指南,而不是指南。AASLD指南由文献的系统综述、证据质量和建议强度的正式评级,以及在适当的情况下,使用建议分级评估发展和评估系统对结果进行荟萃分析来支持。相比之下,这篇叙述性综述及其指导声明是基于(1)对最近发表的关于WD的国际文献的正式回顾和分析,(2)AASLD的指导政策,以及(3)作者的经验

相关资料下载:
a_multidisciplinary_approach_to_the_diagnosis_and.207.pdf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拓展阅读

威尔逊病中与神经和认知功能相关的萎缩神经影像学生物标志物

研究不仅系统地调查了与萎缩相关的不同神经影像学生物标志物及其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还展示了利用自动流程进行区域萎缩估算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金属硫蛋白免疫组化作为威尔逊病高度敏感的筛查测试的验证

研究者提出了一种用于潜在WD患者的筛查和诊断算法,强调了当临床怀疑度高且染色阳性时,WD的可能性极大;若临床怀疑度低或平均且染色阴性,则无需进一步检查。

威尔逊病中的肝移植:单中心经验

研究证实了肝移植对威尔逊病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特别是在改善其预后方面。

《Nature Communications》:细胞朊蛋白促进威尔逊病中的铜毒性

PrP不仅在铜代谢中扮演重要角色,而且可能是WD进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德国威尔逊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此次研究发现与其他报告一致,并有助于全球对WD流行病学的理解。然而,为了进一步理解这种罕见疾病的自然史和流行病学,仍需更深入地研究区域和时间趋势。

肝豆状核变性:AASLD多学科诊疗实践|指南解读

肝豆状核变性又称威尔逊病,是一种先天性铜代谢障碍所致的以肝硬化和脑部病变为特征的遗传性疾病。

2022 AASLD 肝状核变性蛋白变性核糖核酸实践指南的执行摘要:肝豆状核变性蛋白变性蛋白酶诊断和管理的多学科方法

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iver Diseases) · 2022-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