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人工智能应用的青光眼影像分类和标注方法、流程暨质量控制指南

2025-03-03 国际眼科杂志 发表于上海

本指南系统阐述了青光眼影像分类和标注的原则、方法、流程及质量控制要求,为青光眼影像的分类和标注提供标准化指导。

中文标题:

面向人工智能应用的青光眼影像分类和标注方法、流程暨质量控制指南

发布机构:

发布日期:

2025-03-03

简要介绍:

青光眼是以病理性眼压升高、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眼病,可能导致不可逆的视力丧失。近年来,人工智能(AI)技术的迅速发展为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和管理提供了新的手段。通过对青光眼相关影像进行分类和标注,AI模型能够学习并识别青光眼特有的病理特征,从而实现影像的自动化分析与诊断。青光眼影像分类和标注的研究主要涉及彩色眼底照相(CFP)、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AS-OCT)以及超声生物显微镜(UBM)等。彩色眼底照相主要用于视杯与视盘的标注,OCT用于视神经纤维层的厚度测量与标注,AS-OCT和UBM则聚焦于前房角结构的标注与眼前节结构参数的测量。为了规范青光眼影像分类和标注,提升标注数据的质量和一致性,推动智能眼科的临床应用,特制定本指南。本指南系统阐述了青光眼影像分类和标注的原则、方法、流程及质量控制要求,为青光眼影像的分类和标注提供标准化指导。

相关资料下载:
面向人工智能应用的青光眼影像分类和标注方法、流程暨质量控制指南.pdf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拓展阅读

AM:中国科学院王强斌等团队研究实现高达64.26%的基因转染效率以用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眼部递送

该研究报道了一种高度生物相容性的纳米平台——PBAE-PLGA-Oligomycin-pBDNF纳米颗粒(PPOBNPs),将寡霉素(一种ATP抑制剂)和BDNF质粒共同递送至Müller细胞。

雷苑教授/张洪杰院士/雷朋朋副研究员《AHM》:氢气赋能青光眼治疗新策略

复旦大学与长春应化所团队研发出用于青光眼治疗的纳米药物平台 PdH-D-S,其在 808nm 激光照射下释放 H₂与 NO,通过多重机制降眼压,为眼科疗法提供新支撑。

爱护眼睛,光明未来 | 世界青光眼日专区分享

世界青光眼日特辑,眼科医生不可不看。

中山大学团队BMJ子刊最新研究:血脂水平异常增加这类眼病患病风险,或导致视力丧失

UK Biobank是重要生物医学数据库。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研究员借此探究血脂与青光眼关联性,发现HDL-C与青光眼发病风险正相关,LDL-C、TC、TG与之负相关,为青光眼防治提供新见解。

美国化学会志JACS重磅发布:光触发NO与CO同步释放的“气体华尔兹”疗法助力青光眼治疗

上海科研团队开发光触发青光眼治疗新方法,“气体华尔兹” 疗法利用 NO 和 CO 协同作用,通过设计 CND570 分子实现光触发级联释放,为青光眼治疗提供新方案,展示跨学科协作成果。

常见病如何选题?看美国在研的170项青光眼基金,你就会脑洞大开!(2024)

我们仅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资助的在研青光眼相关项目进行梳理,希望给同仁们的选题思路提供一点启发。

2015 AAO临床指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美国眼科学会(AAO,American Academy of Ophthalmology) · 2015-11-01

2014 EGS欧洲青光眼指南(第4版)

欧洲青光眼学会(EGS,European Glaucoma Society) · 2014-06-01

2016《亚太青光眼指南》第三版

亚太青光眼学会 · 2016-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