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ropean Radiology:通过多模态深度学习进行胰腺癌的端到端预后评估

2025-06-12 shaosai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人工智能(AI)目前广泛应用于医学图像分析和癌症研究,在预测喉癌、乳腺癌、肾癌、结直肠癌和胰腺癌等多种癌症的患者预后方面显示出良好效果。

胰腺导管腺癌(PDAC)的五年生存率仅 5%,仍是全球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给患者、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带来巨大挑战。影像学在 PDAC 患者的分期适配治疗分层中至关重要,其中增强 CT(CECT)是主要的成像方式。癌症分期的临床标准是 TNM 系统,该系统考虑肿瘤范围(T)、区域淋巴结转移(N)和远处转移(M)。这一分期系统旨在将患者群体划分为不同生存亚组(IA、IB、IIA、IIB、III、IV 期),目前用于指导 PDAC 的治疗策略。仅 20% 的患者(I-III 期)符合根治性切除条件,因此手术切除联合辅助 / 新辅助治疗是他们获得长期生存或治愈的主要希望。超过 90% 接受根治性切除的 PDAC 患者会出现局部复发、远处复发或转移。此外,相同 TNM 分期的患者总生存率差异显著。这种变异性反映在 TNM 分期的预后效能上,可通过一致性指数(c-index)量化 —— 该指标衡量模型对不同生存结局患者的区分能力。c-index 为 0.5 表示区分能力与随机无异,1 则代表完美的预后准确性。据报道,可切除和不可切除患者的 TNM 分期 c-index 分别低至 0.57 和 0.611。显然,TNM 分期缺乏预后准确性,与总生存率无显著相关性,且在指导治疗决策时不可靠。

鉴于传统 TNM 分期的局限性,迫切需要更优的 PDAC 分层系统。人工智能(AI)目前广泛应用于医学图像分析和癌症研究,在预测喉癌乳腺癌肾癌结直肠癌胰腺癌等多种癌症的患者预后方面显示出良好效果。尽管临床医生通常使用多种数据来源指导决策(例如,将放射影像与临床或实验室结果及组织病理学评估结合,若可用),但绝大多数基于影像的 PDAC 预后 AI 研究仅依赖单一数据类型。多模态 AI 算法可从多种数据来源和类型中提取并整合信息,以做出更全面的决策,模拟临床医生目前用于解决癌症预后等复杂临床问题的输入条件。


最近,发表在European Radiology 上的一篇文章探究了人工智能(AI)如何通过整合多源数据提升胰腺癌预后准确性。

研究纳入荷兰中心(2004-2023 年)经组织病理学和 / 或影像 / 随访证实的胰腺导管腺癌(PDAC)患者作为开发队列,另选取荷兰和西班牙中心的两个 PDAC 队列用于外部验证。构建包含临床变量、增强 CT 影像及两者结合的预后模型,以预测高风险短期生存。所有模型采用五折交叉验证训练,并通过时间依赖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估。

开发队列包含 401 例患者(203 例女性,198 例男性,中位总生存期(OS)347 天,IQR:171-585),其中 98 例(24.4%)为短期生存者(OS < 230 天),303 例(75.6%)为长期生存者。外部验证队列含 361 例患者(165 例女性,138 例男性,中位 OS 404 天,IQR:173-736),110 例(30.5%)短期生存者和 251 例(69.5%)长期生存者。内部验证中,多模态模型预测短期与长期生存的 AUC 最佳(0.637,95% CI:0.500-0.774),外部验证 AUC 分别为 0.571(95% CI:0.453-0.689)和 0.675(95% CI:0.593-0.757)。


图 在“CENTER 1:验证集”、“CENTER 2”以及“CENTER 3”中所确定的短期存活者和长期存活者的患者实例

研究表明,多模态 AI 可预测 PDAC 患者的长短期生存,有望成为临床决策中的预后评估工具。

原文出处:

Megan Schuurmans,Anindo Saha,Natália Alves,et al.End-to-end prognostication in pancreatic cancer by multimodal deep learning: a retrospective, multicenter study.DOI:10.1007/s00330-025-11694-y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68695, encodeId=8e92226869529,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04b5839e6a9'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胰腺癌#</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3,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83976, encryptionId=04b5839e6a9, topicName=胰腺癌)],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Tue Jun 10 10:19:53 CST 2025, time=2025-06-10,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2025-06-10 梅斯管理员 来自上海

    #胰腺癌#

    0

相关资讯

病理干货 | 精准医学时代下胰腺癌的靶向治疗

本文将聚焦胰腺癌的靶向治疗进展,并探讨精准医学时代下胰腺癌的治疗前沿。

Science:揭秘胰腺癌隐形外衣下的“神秘靶点”,免疫治疗迎来新曙光!

胰腺癌传统免疫疗法效果欠佳,研究发现基因组非编码区产生的神秘抗原。利用类器官富集肿瘤细胞,鉴定出癌症限制性神秘抗原,可激活T细胞,TCR-T细胞能杀伤胰腺癌细胞、延缓肿瘤生长,为免疫治疗提供新方向。

中山大学院士+杰青团队,最新Nature Cell Biology,心理压力影响胰腺癌进展!

中山大学团队发现,心理压力激活交感神经释放去甲肾上腺素,降低肿瘤细胞 ALKBH5 表达,使 EVs 中 m6A 修饰 RNA 增多并增强神经支配,推动胰腺导管腺癌进展,fisetin 可抑制该过程。

“癌王”治疗更优选择!JCO:三联方案将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约1/3

局部晚期胰腺癌治疗存争议,JCO 研究显示,FOLFIRINOX 方案较吉西他滨显著延长中位 PFS,ORR 更高,安全性可控,为体能状态好的患者提供新选择。

Nature:发现胰腺癌新靶点——脂质激酶PIKfyve「eG学术观察」

本研究证实PIKfyve是破坏PDAC溶酶体功能的治疗靶点,并详细阐明了其作用机制,同时发现联合抑制PIKfyve与KRAS-MAPK通路可显著消除PDAC肿瘤负荷。

Adv Sci:上海中医药大学赵庆杰等研究团队发现具有胰腺癌治疗前景的新型青蒿素衍生物

该研究通过对青蒿素进行结构改造,合成了一种新型含氰基青蒿素二聚体衍生物ZQJ29。

Gastroenterology:胰腺癌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预后因素

与PDAC术后早期复发相关的预后因素存在较大的异质性,但在多项研究中反复出现的一些关键因素可能为未来风险分层框架的开发提供指导。

胰腺癌死亡风险直降57%!阿司匹林为糖尿病群体带来防癌曙光

胰腺癌恶性程度高,2 型糖尿病患者患胰腺癌风险高,传统筛查手段受限。香港大学研究发现新诊断 T2DM 患者长期服阿司匹林可降胰腺癌发病、相关死亡和全因死亡风险,揭示其机制并提应用建议。

PD-L1蛋白表达和肿瘤突变负荷(TMB)助力晚期胰腺癌免疫治疗获益人群筛选,指导精准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法对胰腺癌基本无效,但两例经传统治疗无效或复发的晚期胰腺癌患者,经评估 CPS/TPS 或 TMB 后采用该疗法获持久缓解,提示相关评估对胰腺癌治疗有指导意义。

胰腺癌转移新机制,登上Nature!

Nature 研究发现,PCSK9 驱动 PDAC 转移器官选择。低 PCSK9 细胞依赖肝内 LDL 胆固醇激活 mTORC1,高 PCSK9 细胞通过远端胆固醇合成抗铁死亡,调控转移至肝或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