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刘颖教授团队AHM:利用吲哚菁绿(ICG)J-聚集和解聚集实现肿瘤成像治疗以及疗效监测

2025-05-15 BioMed科技 BioMed科技 发表于上海

肿瘤治疗需兼顾动态进化与个体异质性。南京大学刘颖团队开发J-ICG-Micelle胶束,可光声成像引导光热治疗,经caspase-3切割后恢复近红外荧光,实现“诊-疗-监”一体,具精准治疗潜力。

肿瘤的动态进化特征和肿瘤患者的个体异质性影响治疗效果。将治疗部分与成像部分相结合,以便原位成像肿瘤并评估治疗效果,从而减少过度治疗或副作用,这将极大地有益于临床应用。然而,目前的治疗效果评估技术,如磁共振成像(MRI),计算断层扫描(CT),通常依赖于测量肿瘤体积。此外,它们通常需要分别注射造影剂作为“后处理”评估方法,这使操作过程变得复杂。同时,这些方法通常在治疗后数周进行评估,存在侵袭性和延迟性。而开发一体化具有实时疗效反馈的定制化治疗可以简化多种探针执行不同功能的繁琐操作,避免因多种探针分布不同带来的串扰,从而实现肿瘤个性化治疗。

近日,南京大学刘颖教授在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期刊发表研究,报道了一种由吲哚菁绿(ICG)与由caspase-3识别和切割的多肽序列KADEVDAC连接的DSPE-Pep-PEG共组装形成胶束结构的J型聚集体 (J-ICG-Micelle)。该胶束为光声成像(PA)引导的光热治疗(PTT)提供了良好的光热性能,细胞凋亡产生的caspase-3酶会切割DSPE-Pep-PEG 中的多肽序列,导致J-ICG-Micelle胶束解体,同时ICG近红外二区的荧光恢复,从而能够实现治疗效果的自报告。

【文章内容解读】

1、J-ICG-Micelle的构建

N3-Pep-PEG-NH2是通过多肽N3-KADEVDAC里的半胱氨酸(C)上的巯基和Mal-PEG2000-NH2里的马来酰亚胺通过点击反应合成得到,然后通过透析提纯得到产物。然后将N3-Pep-PEG-NH2和DSPE-DBCO进一步反应得到最后的DSPE-Pep-PEG。最后将DSPE-Pep-PEG与ICG混合通过自组装形成J-ICG-Micelle。胶束具有稳定良好的光热效果。

图片

图1. J-ICG-Micelle探针的构建

将J-ICG-Micelle和Caspase-3酶反应,可以发现,随着反应的进行J-ICG-Micelle解体并且导致ICG近红外二区荧光恢复,在808nm激发下,910nm处的荧光发射提高了15.2倍。

图片

图2. J-ICG-Micelle探针响应酶活性和荧光恢复信号

将胶束通过尾静脉注射打入小鼠体内,通过光声成像可以看出胶束在注射12小时后在小鼠肿瘤处富集量达到最大,随后对小鼠进行光热治疗,肿瘤处的温度能达到53.5℃,同时在光热治疗后的12小时中,肿瘤处ICG的荧光逐渐增强。

图片

图3.集成平台J-ICG-Micelle用于体内肿瘤成像和治疗

【总结与展望】

该研究成功构建了“诊-疗-监”三位一体平台——J-ICG-Micelle,在聚集体状态下显示出良好的光声信号,它成功地引导了递送过程,并指示肿瘤生长的位置,从而实现有效的光热治疗。然后胶束响应细胞凋亡产生的Caspase - 3 而导致胶束解体,ICG单体恢复近红外二区(NIR-II)荧光,从而实现了对治疗效果的实时自我评估。在精准治疗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02/adhm.202405032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65159, encodeId=0cd022651591a,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ff8d28e5422'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光声成像#</a> <a href='/topic/show?id=7ead830550f'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肿瘤精准治疗#</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9,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28754, encryptionId=ff8d28e5422, topicName=光声成像), TopicDto(id=83055, encryptionId=7ead830550f, topicName=肿瘤精准治疗)],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Thu May 15 11:54:04 CST 2025, time=2025-05-15,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Nano Lett:肿瘤光声成像研究新进展

11月27日,国际学术期刊Nano Letters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梁高林课题组的研究成果,文章标题为Alkaline Phosphatase-Triggered Self-Assembly of Near-Infrared Nanoparticles for the Enhanced Photoacoustic Imaging of Tumors。该文章报道了一种

Radiology:联合光声成像和US在卵巢癌中的价值

本研究旨在评价经阴道光学成像(PAT)联合脉冲回波US在诊断卵巢癌的价值。

Radiology:光声成像在评估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中的应用

光声(PA)成像是一种基于激光产生的US的革命性医学成像技术,可以帮助评估RA患者的氧合状态。

Small:光声成像和光热治疗,基于共轭低聚体纳米颗粒的新型光声造影剂和光热材料

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中乳腺癌的淋巴转移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前哨淋巴结是癌细胞发生淋巴结转移和扩散所必经的第一站,因此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乳腺外科领域。该技术可以通过切除和活检前哨淋巴结,来判断病理的阳性或阴性,并确定是否采取腋窝淋巴结清扫。而准确探测和定位前哨淋巴结是实施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前提条件。目前,最常见的检测示踪方法包括亚甲基

Nano Lett:纳米酶催化肿瘤光声成像研究获进展

近日,Nano Letters 杂志在线发表了类外泌体纳米酶小体催化肿瘤光声成像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人员首次利用纳米酶的酶学催化特性,实现了鼻咽癌移植瘤的光声成像。

Radiology:光声成像鉴别良恶性乳腺病变的价值

本研究旨在比较比较光声成像设备与灰阶US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的价值,并将结果发表在Radiology上。

Nat Medicine:结合光声成像和超声成像的新型成像技术快速定位肿瘤病灶

近日,来自南加利福尼亚大学(USC)和华盛顿大学的科学家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医疗成像技术,这种新型技术可以更清楚地给医生呈现出机体获得内脏图像信息。 这种成像技术结合两种现有的成像形式-光声成像和超声成像,将这两种技术结成成为新型技术后,研究者就可以获得高对比度和高分辨率的图像,这将帮助医生更快速地辨别和定位肿瘤所在。 研究者Lihong Wang博士表示,光声内窥镜检查法相比光学内窥镜检查法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