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I】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牵头开发预测CD3xCD20双抗CRS风险的列线图

2025-06-22 聊聊血液 聊聊血液 发表于上海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研究发现,CD3×CD20双抗治疗B-NHL时,大包块、既往治疗≥3线、MLR及PLT是≥2级CRS预测因素,据此构建列线图,AUC达0.867,助于临床风险分层。

双抗的CRS模型

双特异性抗体(BsAbs)是一类能够同时结合两种抗原的人工蛋白,在临床开发的各种BsAbs中,重定向T细胞或NK细胞至肿瘤相关抗原的BsAbs显示出显著的前景,因为它们能够激活内源性抗肿瘤免疫反应,且不依赖于Fcγ受体或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特别是针对CD3和CD20的BsAbs在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挽救治疗中取得了新的里程碑,在接受过多线治疗的复发难治性B-NHL患者中显示出令人印象深刻的单药抗肿瘤活性,包括大B细胞淋巴瘤和滤泡淋巴瘤等。

然而,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 (CRS) 仍然是CD3×CD20 BsAbs临床实践中主要关注的问题之一,但与CAR-T相比,CD3×CD20 BsAbs的毒性数据有限,CRS风险因素很少被讨论。为了确定潜在的预测因素,并构建中国患者CD3×CD20 BsAbs治疗中≥2级 CRS 的列线图,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牵头开展了一项回顾性研究,近日发表于《Cancer Immunology Immunotherapy》。

1.jpg

研究方法&结果

研究方法:研究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CD3×CD20 BsAbs治疗的87例连续B-NHL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数据,并引入了包括机器学习算法在内的多种方法。研究的主要临床结果为≥2级CRS。

患者特征: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5岁,中位既往治疗线数为2。42例(48.3%)患者发生CRS,包括27例1级,9例2级,5例3级和1例5级。

预测因素:通过LASSO回归分析,研究者确定了四个潜在的预测因素:大包块疾病(>5cm)、既往治疗线数(≥3)、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LR)和血小板计数(PLT)。

列线图构建:使用Bootstrap重采样进行内部验证和模型构建,最终建立了预测列线图,其ROC-AUC为0.867(95% CI 0.719–0.954)。

2.jpg

总结

将CD3×CD20双特异性抗体与预测列线图相结合,增强了分层CRS风险的能力,并改善了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管理,而且为扩展BsAb治疗到不同患者群体提供了基础,为改善淋巴瘤预后铺平了道路。

研究团队计划在中国开展一项多中心观察性研究,以评估格菲妥单抗的疗效和安全性,并计划与国际专家合作进行进一步验证和分析,以探索该模型在非中国患者群体中的适用性。

参考文献

Sun, P., Chen, C., Zhao, BT. et al. Predictive factors and nomogram for the risk of 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 with anti-CD3 × CD20 bispecific antibodies for Chinese patients. Cancer Immunol Immunother 74, 236 (2025). https://doi-org.ctust.aliya.filescenter.top/10.1007/s00262-025-04080-6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70414, encodeId=1d3f22e041471,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2ad83e51258'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双特异性抗体#</a> <a href='/topic/show?id=e6f71244e794'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CD3xCD20#</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9,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24477, encryptionId=e6f71244e794, topicName=CD3xCD20), TopicDto(id=37512, encryptionId=2ad83e51258, topicName=双特异性抗体)],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un Jun 22 16:17:03 CST 2025, time=2025-06-22,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2025-06-22 梅斯管理员 来自上海

相关资讯

【Blood】综述:CAR-T和双特异性抗体在滤泡性淋巴瘤中的作用及未来方向

《Blood》近日发表综述,介绍了CAR-T 和 BsAbs在FL治疗中的作用,包括治疗顺序和未来方向,现整理供参考。

【JITC】王亮/周红升教授首次系统分析双抗治疗后的第二原发肿瘤

研究分析 FAERS 数据,揭示 BsAbs 治疗后 SPM 的风险,包括发生率、关联肿瘤类型等,与 CAR-T 治疗对比,强调需关注及管理此风险。

【Haematologica】概述双抗治疗滤泡淋巴瘤的毒性管理

本文介绍双特异性抗体在滤泡性淋巴瘤治疗中的作用,包括高缓解率及安全风险,整理其毒性管理要点,如患者教育、地塞米松备用等,强调多部门合作及不同毒性处理。

BCJ:双特异性抗体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现状及未来

《Blood Cancer Journal》近日发表万字综述,重点介绍了目前使用和开发中的各种双抗的最新数据,包括疗效、安全性、耐药机制及克服策略、一线治疗的开发等。

读书报告 | 双特异性抗体和多特异性抗体治疗肿瘤的机遇和挑战

双特异性抗体在肿瘤治疗中具有巨大的潜力,但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解决目前面临的挑战。

同类首创!双特异性抗体塔奎妥单抗注射液在华获批,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

经临床验证,塔奎妥单抗总缓解率(ORR)超过70%且应答持久,其中有65%既往接受过T细胞重定向治疗的患者达到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