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抗高血压药物夜间服用并未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2025-06-18 清泉心田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这项涉及3357名高血压患者的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发现,将抗高血压药物集中在夜间服用并未显著降低死亡率或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研究亮点

  • 夜间服药安全性良好,与晨服相比,无明显视觉下降、认知功能减退或跌倒骨折等不良事件差异。
  • 研究结果支持根据患者偏好选择服药时间,而无须优先推荐夜间服用。

研究概述

近日发表在JAMA上的BedMed随机临床试验,旨在探讨高血压患者服用抗高血压药物时间对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的影响。该试验覆盖加拿大5个省份,由436名基层医疗医师招募了3357名社区居住的成人高血压患者。这些受试者均服用至少一种每日一次的抗高血压药物,并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服药时间安排在睡前(1677人),另一组安排在早晨起床后(1680人)。研究随访中位时间约4.6年,主要评估死亡或因中风、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力衰竭住院/急诊的首发时间。结果显示,两组在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夜间服药的安全性与效果均不亚于晨服。

研究背景

血压具有明确的昼夜节律,夜间血压通常低于白天,并且夜间血压水平是心血管风险的重要预测指标。理论上,夜晚服用抗高血压药物可增强药效,使夜间血压控制更理想,进而降低心血管事件。然而,过往临床试验结果不一。早期MAPEC和Hygia试验报告夜间服用显著减少心血管事件,但因研究设计及数据争议,广泛质疑声不断。相反,英国TIME试验报道未见显著获益。针对这一争议,BedMed试验致力于在以基层高血压患者为对象,独立验证抗高血压药夜间服用的风险与获益。

研究方法

BedMed采用开放标签、随机、前瞻性设计,对心血管事件和死亡进行盲法终点评估。纳入≥18岁、诊断为高血压且每日服用至少一种抗高血压药的成人,排除夜班工作者、青光眼患者和养老院居民。受试者按1:1比例随机分配至夜间服药组或早晨服药组。研究期间,参与者的服药时间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随访确认。主要终点为全因死亡或因中风、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力衰竭导致的住院或急诊。安全性终点包括认知功能、视觉变化、跌倒和骨折等。

主要研究结果

  • 3357名患者平均67岁,女性占56%。其中53%使用单药治疗。平均随访4.6年。
  • 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夜间服药组2.3/100患者年,晨服组2.4/100患者年;调整后风险比0.96(95%CI 0.77-1.19,P=0.70)。
  • 各单独终点事件(死亡、中风、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力衰竭)无显著差异。
  • 全因非计划性住院/急诊访问率、认知功能减退(18个月评估)、新发青光眼诊断、跌倒及骨折率均无统计学差异。
  •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显示,夜间服药组夜间血压较晨服组低约7.4 mmHg(有统计学意义),但日间血压控制相当。
  • 服药依从性稍低于晨服组,但总体接受度较好,且不良事件发生率相似。

关键结果表

终点 夜间服药发生率(/100患者年) 晨服发生率(/100患者年) 调整风险比(95%CI) P值
主要终点(死亡及心血管事件) 2.3 2.4 0.96 (0.77-1.19) 0.70
全因死亡 1.11 1.28 0.90 (0.67-1.22) 0.50
中风住院/急诊 0.37 0.44 0.86 (0.52-1.44) 0.57
急性冠脉综合征住院/急诊 0.67 0.54 1.25 (0.82-1.91) 0.30
心力衰竭住院/急诊 0.41 0.59 0.72 (0.45-1.15) 0.17
跌倒骨折 2.18 2.40 0.92 (0.74-1.14) 0.44
新诊断青光眼 0.60 0.54 1.13 (0.73-1.74) 0.58
认知功能减退(18个月) 26.0% 26.5% 0.98 (0.85-1.13) 0.82

受试者流向图

主要终点事件累计发生率曲线

主要终点交互作用亚组分析

研究价值与意义

BedMed试验为基层高血压患者抗高血压药物服用时间的临床决策提供了高质量证据。试验结果支持时间安排不会影响药效与安全性,尤其强调夜间服药不能减少死亡率或心血管事件,与先前大型研究TIME结果一致,但与MAPEC和Hygia结果相悖。这表明地理、种族或研究设计差异可能影响结果,且验证严格、真实世界设计的意义重大。BedMed同时补充了对认知、视觉及跌倒安全的关注,提示夜间服药安全性良好。鉴于服药依从性与患者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医生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服药时间更为合理。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特殊人群(如难治性高血压、合并慢性肾病)服药时间的影响,以及联用不同药物组合的优化策略。

梅斯小编点评

BedMed试验通过广泛招募、严格设计、较长随访,为我们揭开了抗高血压药时间点干预的多方面真相。其结论不仅与英国TIME试验互为印证,还针对焦虑热门话题——夜间服药心血管保护优势提出了理性反思。尤其令人欣慰的是对药物安全性的多维度评估,这弥补了以往研究不足。未来,针对个体化医疗,我们期待更精准的生物标志物辅助决策,也希望能关注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创新驱动,推动高血压管理现代化升级。

原始出处: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fullarticle/2833860

相关资料下载:
[AttachmentFileName(sort=1, fileName=jama_garrison_2025_oi_250019_1746562186.11468.pdf)] GetArticleByIdResponse(id=f1ab88293038, projectId=1, sourceId=null, title=JAMA:抗高血压药物夜间服用并未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articleFrom=MedSci原创, journalId=4475, copyright=原创, creationTypeList=[1], summary=这项涉及3357名高血压患者的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发现,将抗高血压药物集中在夜间服用并未显著降低死亡率或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cover=https://img.medsci.cn/20250329/1743256374277_8538692.jpg, authorId=0, author=清泉心田, originalUrl=, linkOutUrl=, content=<p><strong>研究亮点</strong></p> <ul> <li>夜间服药安全性良好,与晨服相比,无明显视觉下降、认知功能减退或跌倒骨折等不良事件差异。</li> <li>研究结果支持根据患者偏好选择服药时间,而无须优先推荐夜间服用。</li> </ul> <p><strong><img style="display: block; margin-left: auto; margin-right: auto;" src="https://img.medsci.cn/20250618/1750210164759_92910.png" /></strong></p> <p><strong>研究概述</strong></p> <p>近日发表在JAMA上的BedMed随机临床试验,旨在探讨高血压患者服用抗高血压药物时间对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的影响。该试验覆盖加拿大5个省份,由436名基层医疗医师招募了3357名社区居住的成人高血压患者。这些受试者均服用至少一种每日一次的抗高血压药物,并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服药时间安排在睡前(1677人),另一组安排在早晨起床后(1680人)。研究随访中位时间约4.6年,主要评估死亡或因中风、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力衰竭住院/急诊的首发时间。结果显示,两组在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夜间服药的安全性与效果均不亚于晨服。</p> <p><strong>研究背景</strong></p> <p>血压具有明确的昼夜节律,夜间血压通常低于白天,并且夜间血压水平是心血管风险的重要预测指标。理论上,夜晚服用抗高血压药物可增强药效,使夜间血压控制更理想,进而降低心血管事件。然而,过往临床试验结果不一。早期MAPEC和Hygia试验报告夜间服用显著减少心血管事件,但因研究设计及数据争议,广泛质疑声不断。相反,英国TIME试验报道未见显著获益。针对这一争议,BedMed试验致力于在以基层高血压患者为对象,独立验证抗高血压药夜间服用的风险与获益。</p> <p><strong>研究方法</strong></p> <p>BedMed采用开放标签、随机、前瞻性设计,对心血管事件和死亡进行盲法终点评估。纳入&ge;18岁、诊断为高血压且每日服用至少一种抗高血压药的成人,排除夜班工作者、青光眼患者和养老院居民。受试者按1:1比例随机分配至夜间服药组或早晨服药组。研究期间,参与者的服药时间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随访确认。主要终点为全因死亡或因中风、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力衰竭导致的住院或急诊。安全性终点包括认知功能、视觉变化、跌倒和骨折等。</p> <p><strong>主要研究结果</strong></p> <ul> <li>3357名患者平均67岁,女性占56%。其中53%使用单药治疗。平均随访4.6年。</li> <li>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夜间服药组2.3/100患者年,晨服组2.4/100患者年;调整后风险比0.96(95%CI 0.77-1.19,P=0.70)。</li> <li>各单独终点事件(死亡、中风、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力衰竭)无显著差异。</li> <li>全因非计划性住院/急诊访问率、认知功能减退(18个月评估)、新发青光眼诊断、跌倒及骨折率均无统计学差异。</li> <li>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显示,夜间服药组夜间血压较晨服组低约7.4 mmHg(有统计学意义),但日间血压控制相当。</li> <li>服药依从性稍低于晨服组,但总体接受度较好,且不良事件发生率相似。</li> </ul>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关键结果表</p> <table style="margin-left: auto; margin-right: auto;"> <tbody> <tr> <th>终点</th> <th>夜间服药发生率(/100患者年)</th> <th>晨服发生率(/100患者年)</th> <th>调整风险比(95%CI)</th> <th>P值</th> </tr> <tr> <td>主要终点(死亡及心血管事件)</td> <td>2.3</td> <td>2.4</td> <td>0.96 (0.77-1.19)</td> <td>0.70</td> </tr> <tr> <td>全因死亡</td> <td>1.11</td> <td>1.28</td> <td>0.90 (0.67-1.22)</td> <td>0.50</td> </tr> <tr> <td>中风住院/急诊</td> <td>0.37</td> <td>0.44</td> <td>0.86 (0.52-1.44)</td> <td>0.57</td> </tr> <tr> <td>急性冠脉综合征住院/急诊</td> <td>0.67</td> <td>0.54</td> <td>1.25 (0.82-1.91)</td> <td>0.30</td> </tr> <tr> <td>心力衰竭住院/急诊</td> <td>0.41</td> <td>0.59</td> <td>0.72 (0.45-1.15)</td> <td>0.17</td> </tr> <tr> <td>跌倒骨折</td> <td>2.18</td> <td>2.40</td> <td>0.92 (0.74-1.14)</td> <td>0.44</td> </tr> <tr> <td>新诊断青光眼</td> <td>0.60</td> <td>0.54</td> <td>1.13 (0.73-1.74)</td> <td>0.58</td> </tr> <tr> <td>认知功能减退(18个月)</td> <td>26.0%</td> <td>26.5%</td> <td>0.98 (0.85-1.13)</td> <td>0.82</td> </tr> </tbody> </table>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medsci.cn/20250617/1750150559172_8624274.png"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受试者流向图</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medsci.cn/20250617/1750150559180_8624274.png"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主要终点事件累计发生率曲线</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medsci.cn/20250617/1750150559187_8624274.png"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主要终点交互作用亚组分析</p> <p><strong>研究价值与意义</strong></p> <p>BedMed试验为基层高血压患者抗高血压药物服用时间的临床决策提供了高质量证据。试验结果支持时间安排不会影响药效与安全性,尤其强调夜间服药不能减少死亡率或心血管事件,与先前大型研究TIME结果一致,但与MAPEC和Hygia结果相悖。这表明地理、种族或研究设计差异可能影响结果,且验证严格、真实世界设计的意义重大。BedMed同时补充了对认知、视觉及跌倒安全的关注,提示夜间服药安全性良好。鉴于服药依从性与患者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医生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服药时间更为合理。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特殊人群(如难治性高血压、合并慢性肾病)服药时间的影响,以及联用不同药物组合的优化策略。</p> <p><strong>梅斯小编点评</strong></p> <p>BedMed试验通过广泛招募、严格设计、较长随访,为我们揭开了抗高血压药时间点干预的多方面真相。其结论不仅与英国TIME试验互为印证,还针对焦虑热门话题&mdash;&mdash;夜间服药心血管保护优势提出了理性反思。尤其令人欣慰的是对药物安全性的多维度评估,这弥补了以往研究不足。未来,针对个体化医疗,我们期待更精准的生物标志物辅助决策,也希望能关注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创新驱动,推动高血压管理现代化升级。</p> <p>原始出处: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fullarticle/2833860</p>, belongTo=, tagList=[TagDto(tagId=274, tagName=高血压), TagDto(tagId=505624, tagName=夜间服药)], categoryList=[CategoryDto(categoryId=2, categoryName=心血管, tenant=100), CategoryDto(categoryId=84, categoryName=研究进展, tenant=100), CategoryDto(categoryId=20656, categoryName=梅斯医学, tenant=100)], articleKeywordId=0, articleKeyword=, articleKeywordNum=0, guiderKeywordId=0, guiderKeyword=, guiderKeywordNum=0, opened=1, paymentType=1, paymentAmount=0, recommend=0, recommendEndTime=null, sticky=0, stickyEndTime=null, allHits=1735, appHits=7, showAppHits=0, pcHits=42, showPcHits=1728, likes=0, shares=1, comments=0, approvalStatus=1, publishedTime=Wed Jun 18 09:29:00 CST 2025, publishedTimeString=2025-06-18, pcVisible=1, appVisible=1, editorId=6529998, editor=心血管新前沿, waterMark=0, formatted=0, deleted=0, version=6, createdBy=37035155447, createdName=MedSci xAi, createdTime=Tue Jun 17 16:49:28 CST 2025, updatedBy=92910, updatedName=rayms, updatedTime=Wed Jun 18 09:29:57 CST 2025, ipAttribution=上海, attachmentFileNameList=[AttachmentFileName(sort=1, fileName=jama_garrison_2025_oi_250019_1746562186.11468.pdf)], guideDownload=1, surveyId=null, surveyIdStr=null, surveyName=null, pushMsXiaoZhi=true, qaList=[{id=654034, encryptionId=c80f65403438, articleId=f1ab88293038, userName=administrator, question=夜间服用降压药会导致青光眼风险增加吗?, answer=新诊断青光眼发生率夜间组0.60/100患者年 vs 晨服组0.54/100患者年(P=0.58),无统计学差异。, clickNum=0, type=article, createdAt=1750210219380, updatedAt=1750210219380}, {id=654037, encryptionId=bbab65403ea7, articleId=f1ab88293038, userName=administrator, question=本研究对临床实践的主要启示是什么?, answer=①服药时间应个体化 ②夜间服药安全性良好 ③需关注患者依从性 ④对特殊人群(如难治性高血压)需进一步研究服药时间影响, clickNum=0, type=article, createdAt=1750210219380, updatedAt=1750210219380}])
jama_garrison_2025_oi_250019_1746562186.11468.pdf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69833, encodeId=73d122698330d,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1c1710265113'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高血压#</a> <a href='/topic/show?id=ab7112e888f8'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夜间服药#</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2,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27888, encryptionId=ab7112e888f8, topicName=夜间服药), TopicDto(id=102651, encryptionId=1c1710265113, topicName=高血压)],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Wed Jun 18 09:29:57 CST 2025, time=2025-06-18,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2025-06-18 梅斯管理员 来自上海

相关资讯

JAHA:β受体阻滞剂作为高血压患者主动脉夹层的一级和二级预防

与其他降压药物相比,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并没有降低AD的风险或改善AD幸存者的预后。虽然临床上没有主动脉直径和血压的相关数据,但这些发现挑战了当前的临床实践,并强调了随机试验的必要性。

4种热门减重饮食,对血压影响解密!第二种争议最大……

研究表明,肥胖与高血压密切相关,间歇性禁食、生酮等饮食模式可减重降压,需依人群选择,同时控隐形盐。

1990—2021年全球与中国老年人群高血压疾病负担分析及未来趋势预测

聚焦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系统分析其高血压相关死亡及健康寿命损失情况,深入剖析全球及我国老年人群的高血压疾病负担,以其为优化公共卫生政策和制定科学防治策略提供数据支持与理论参考。

Eur J Prev Cardiol:孕妇膳食中植物和动物来源蛋白质摄入量与高血压的关系

从乳制品中摄取蛋白质与高血压呈负相关,而从红肉中摄取蛋白质与妊娠后10年内患高血压呈正相关。

JCI:动脉血管壁上的“隐形手”——表观遗传调控在高血压及血管重构中的作用

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表型可塑性调控是高血压发生发展的关键病理环节,Mangum等基于大数据基因组学和表观遗传学研究,明确了JMJD3位点DNA变异在高血压中的致病机制,丰富了高血压分子发病学内涵。

Circulation:华东师范大学李洪林等揭示了高血压治疗新靶点

这项研究揭示了一种针对TRPV4-RhoA-RoGDI1轴的RhoA信号抑制的新模式,为未来的抗高血压药物开发提供了新的见解,并提出了针对具有挑战性的Rho GTP酶的创新策略。

Blood Pressure:美国成人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物使用趋势多样化,彰显社会经济及共病影响

该研究基于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HANES)数据,分析了1999-2020年美国成人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物使用趋势,发现ACEI、ARB、CCB使用率增长,利尿剂使用率下降,且药物使用存在显著的社会经济、年龄、种族和共病差异。

JAHA:出血性烟雾病合并高血压脑硬动脉合并症患者的长期预后

高血压患者的亚组分析显示,最佳血压控制可显著降低血肿复发,但不能改善OS。对于出血性烟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单独优化血压可能是不够的,强调了个性化综合策略对该患者亚组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