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多中心研究探索TKI治疗CML时继发性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特征、风险因素及预后影响
昨天 聊聊血液 聊聊血液 发表于上海
中国11家中心开展回顾性研究,分析了CML患者在TKI治疗过程中发生继发性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特征、风险因素及预后影响。
CML
随着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广泛应用,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患者的生存期显著延长,接近正常人群。因此,长期不良反应逐渐成为临床关注重点,尤其是继发性恶性肿瘤(secondary malignancies)。中国11家中心开展回顾性研究,分析了CML患者在TKI治疗过程中发生继发性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特征、风险因素及预后影响。近日发表于《British Journal of Haematology》。
研究结果
患者&治疗特征:研究纳入2002年3月至2024年7月期间 139例在CML治疗后发生继发性恶性肿瘤的患者共139例(CML诊断前已存在恶性肿瘤的患者)。CML诊断和继发肿瘤时的中位年龄分别为51岁和53岁。男性占54.7%,50岁以上患者占54.0%。95%患者在慢性期发生继发肿瘤。TKI使用方面,伊马替尼为49.6%、二代TKI为26.6%、两种及以上TKI为23.7%。81.3%患者在继发肿瘤发生前达到主要分子学反应(MMR)。在中位随访85个月后,从CML确诊到发生继发性恶性肿瘤的中位潜伏期为48个月(1–264个月)。
继发性恶性肿瘤类型:最常见类型为内分泌肿瘤(28.8%),其次为消化系统(18.7%)、呼吸系统(14.4%)、生殖系统(14.4%)等。男性中更常见胃肠、泌尿、皮肤系统肿瘤;女性中生殖系统肿瘤占主导。≥50岁患者中呼吸、消化、泌尿系统肿瘤更常见;<50岁患者中内分泌和皮肤肿瘤更常见。伊马替尼治疗的患者中内分泌、消化、呼吸系统肿瘤多见;二代TKI治疗的患者中内分泌、生殖系统肿瘤多见;多种TKI治疗的患者中内分泌、神经系统肿瘤多见。
潜伏期的风险因素:潜伏期≤48个月的患者羟基脲治疗以及基因突变和给予两种或两种以上 TKI 的比例较高。在多变量分析中,使用两种或多种 TKI 是继发性恶性肿瘤潜伏期的显著风险因素(比值风险 [OR] 为4.281,95%置信区间 [CI]1.369-13.390,p = 0.012)。
总生存期(OS)及独立不良预后因素:5年OS率为88%。不良因素包括:男性(HR=0.329,p=0.012);潜伏期≤48个月(HR=0.183,p=0.003);高Sokal评分(趋势不良,p=0.075)。
无事件生存期(EFS)及独立不良预后因素:5年EFS率为81.6%。不良因素包括:男性(HR=3.640,p=0.005);年龄≥50岁(HR=2.373,p=0.048);未达到MMR(HR=0.307,p=0.003)。
讨论与总结
TKI可能通过抑制免疫监视、诱导基因组不稳定性等机制促进继发肿瘤发生。多种TKI使用与更短潜伏期相关,可能反映疾病进展快、治疗强度大、基因不稳定。男性患者预后更差,可能与免疫、激素、遗传背景有关。内分泌肿瘤最常见,提示TKI可能影响内分泌系统或相关信号通路。血液系统继发肿瘤(如NHL)也值得关注,可能与免疫抑制相关。
男性、潜伏期短、多种TKI使用、未达MMR是CML患者继发肿瘤预后不良的关键因素。应加强对高风险患者的长期监测,尤其是男性、治疗反应不佳者。需进一步开展前瞻性研究,明确TKI与继发肿瘤之间的因果关系及机制。
参考文献
Zu Y, Yue X, Zhan X, Liu X, Ma H, Qin F, et al. Secondary malignancies after chronic myeloid leukaemia upon TKI treatment: Population trends and outcomes. Br J Haematol. 2025;00:1–8. https://doi.org/10.1111/bjh.20226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慢性髓性白血病#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4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