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放射性脑坏死的治疗办法,研究证实贝伐单抗确有效果!

2024-07-12 癌度 癌度 发表于上海

有一篇文献报道了抗血管生成靶向药贝伐单抗对这类情况的治疗,发现贝伐单抗可有效改善脑坏死和外周水肿,癌度为大家做一下编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非小细胞肺癌出现脑转移的概率总体是比较高的,尽管靶向药和免疫治疗药物的出现改善了患者的生存期,但随着患者生命期的延长出现脑转移的概率也增加了。尽管EGFR和ALK都有入脑好的靶向药,也有研究发现PD-1药物能入脑,但是放疗在脑转移灶的控制上仍是主要的治疗办法,放射性坏死是脑放射治疗的不良事件,通常在放射治疗后数月至数年出现,接受脑部放疗的患者中有10%会出现这种情况。尽管患有脑放射性坏死的肺癌患者数量一直增加,但最佳治疗策略仍然难以琢磨,有一篇文献报道了抗血管生成靶向药贝伐单抗对这类情况的治疗,发现贝伐单抗可有效改善脑坏死和外周水肿,癌度为大家做一下编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图片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刊例图

一、贝伐单抗治疗放射性脑坏死

2018年1月至2023年9月期间,日本九州大学医院为4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使用了贝伐单抗,用以治疗放射性脑坏死。这4名患者均表现出神经系统症状,而且每一个患者的放射性脑坏死都伴有外周水肿。这4名患者均为肺腺癌,2名患者为EGFR基因突变,1名患者为HER2基因突变,还有1名患者为KRAS基因突变。

一名62岁女性的基因突变是HER2基因20外显子插入突变,确诊后18个月因脑转移而使用了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患者使用了PD-1抑制剂和德曲妥珠单抗(DS-8201),放疗后66个月,她出现了左侧周围感觉神经病变和痉挛,影像学检查表明有脑部转移灶伴随水肿,尽管使用了地塞米松和渗透性利尿剂,但是症状并没有改善。患者接受了第一轮的贝伐单抗(15mg/kg)联合培美曲塞的治疗,随后每3周接受5轮贝伐单抗的单独治疗,2个治疗周期后症状有所改善,脑坏死和外周水肿的程度均减轻,地塞米松剂量成功减量,没有观察到不良事件。

图片

患者治疗和相关的诊疗路径

第二名文章报道的患者是一名71岁的女性,基因突变为EGFR基因L858R突变,接受过包含奥希替尼在内的多种全身治疗,在确诊后的28个月后发现有脑转移,对脑转移灶进行了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患者出现了轻度认知障碍,影像学检查发现有大量外周水肿,有脑放射性坏死性结节,使用地塞米松和渗透性利尿剂也无法改善症状,予以每公斤体重15毫克剂量的贝伐单抗治疗,2个治疗周期后,外周水肿和坏死体积都减小,随后出现了蛋白尿,因此医生降低了贝伐单抗的剂量,患者的症状随后获得了改善,地塞米松的剂量也随之减少,最后一次给予贝伐单抗治疗5个月后,由于脑外病灶的进展,患者被转移至姑息治疗机构。

图片

患者出现脑水肿的影像学检查

参考文献:

Daisuke Shibahara et al, Brief Report: Bevacizumab for Brain Radiation Necrosis in Patients with Nonsquamous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Clinical Lung Cancer (2024).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14729, encodeId=e2362214e29a7,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384b8220449'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肺癌#</a> <a href='/topic/show?id=aeef922031b'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贝伐单抗#</a> <a href='/topic/show?id=094211658978'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放射性脑坏死#</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54,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16589, encryptionId=094211658978, topicName=放射性脑坏死), TopicDto(id=82204, encryptionId=384b8220449, topicName=肺癌), TopicDto(id=92203, encryptionId=aeef922031b, topicName=贝伐单抗)],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at Jul 13 10:58:54 CST 2024, time=2024-07-13,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AJHG:龙尔平/Jiyeon Choi团队利用高通量功能组学技术解析肺癌多基因易感机制

研究建立大规模平行报告分析体系,测定肺癌 GWAS 基因座变异位点转录活性,联合多技术为解析肺癌遗传易感机制提供基础,建立“高通量+多组学”Post-GWAS 研究体系。

病例分享:当结核与肺癌共存,辨别与治疗!

近段时间有位合并肺结核的肺结节患者,考虑是肺癌,我们是怎么来判定,并建议其治疗的呢?与你分享一下,供大家参考。

问诊分析:大专家们不要吓病人呀!博士被鼓动手术,我磨破嘴皮结友还是不放心哪!

35 岁男性肺结节患者咨询治疗方案,文中分析其结节情况,认为可随访,指出大专家不应过早建议手术,应考虑患者利益。

《科学》杂志报道,抗炎药伊他替尼可大幅度提高PD-1治疗肺癌的疗效!

最近一篇刊登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科学》的报道很有意思,通过药物减缓炎症增强了PD-1治疗晚期肺癌的疗效。

停药不停效!吴一龙&杨学宁团队:肺癌患者停药20个月未复发!

通过创新性ctDNA结果为依据而开展的适应性降阶治疗策略,至少75%驱动基因突变患者可以从药物假期治疗策略中获益,且23.3%的患者中位时间为19.2个月的随访期间未复发,平均推迟耐药9个月。

肺癌三代靶向药奥希替尼耐药后,却仍然对第一代靶向药吉非替尼敏感,这是怎么回事?

介绍两种新型肺癌治疗方案,以两个患者案例阐述三代靶向药耐药后的治疗,提出“药物假期”概念及“靶向药物再挑战”。

问诊分析:左下肺癌术后才2年,右上又现实性结节,转移还是新发,良性还是恶性?

今天分享的这个病例左下叶肺癌术后才2年,检查发现右侧实性病灶,到底是不是转移?该怎么办?与大家分享交流。

注意了,肺癌EGFR和TP53基因双突变且基因组加倍靶向药疗效差,需要早准备替代治疗!

最近有研究表明,TP53基因功能的丧失与其他遗传事件一起促进了耐药,这个可能会反应在全基因组加倍上。

靶向药联起来用?只要有基因突变线索奥希替尼和帕博西尼联用也有效!

对于CDK4/6基因扩增大家比较陌生,对于这种情况后面怎么组合使用靶向药也不清楚,今天癌度给大家分享的治疗案例或可以给到您一些启发。

病例分享:黑龙江患者急性心梗在当地某省医院治疗,住院查出肺癌!一月后来杭州求治肺癌,可以及该手术了吗?

今天分享的这个病例就是一位急性心肌梗塞治疗时查出肺癌的患者。我们来看看他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