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报告 | 阿替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肝细胞癌患者的静脉曲张出血风险

2025-07-01 iCombo iCombo 发表于上海

本研究旨在评估接受Atezo-Bev治疗的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的VB风险,并确定其风险因素。

导读

关于接受阿替珠单抗-贝伐珠单抗(Atezo-Bev)治疗的患者静脉曲张出血(VB)风险的真实世界数据仍然有限。本研究旨在评估接受Atezo-Bev治疗的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的VB风险,并确定其风险因素。这项回顾性研究纳入了韩国两家医院中接受Atezo-Bev治疗前进行内镜检查的640例HCC患者。主要结局是VB的发生,非VB事件被视为竞争事件。640名患者平均年龄为61.3岁,其中528名(82.5%)为男性。肝细胞癌的主要病因是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占69.5%),88.0%的患者处于BCLC C期。313名(48.9%)患者存在门静脉侵犯(PVI)。

中位随访5.6个月期间,45名(7.0%)患者发展为静脉曲张。6个月时静脉曲张的累积发生率为6.3%,12个月时为7.4%。没有患者因静脉曲张而死亡。

多变量分析显示,主要的PVI、低血小板计数、有胃肠道出血史和需要治疗的静脉曲张(VNT)增加了静脉曲张的风险。确定这些因素可指导临床医生在临床环境中评估和管理VB风险。值得注意的是,接受VB预防措施的患者比未接受预防措施的患者发生VB的风险显著更高。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预防措施无效或未给予患者适当的预防。这可能是因为接受预防治疗的患者比未接受的患者具有更高的Child-Pugh评分、更高的主要PVI比例、更低的血小板计数以及胃肠道出血史(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25 Apr; 61(8): 1310-1317. doi: 10. 1111/apt.18526)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71820, encodeId=d68222e1820e9,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735a81364b7'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肝细胞癌#</a> <a href='/topic/show?id=0a9e922085f'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贝伐珠单抗#</a> <a href='/topic/show?id=2b9b128291a0'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阿替珠单抗#</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1,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81364, encryptionId=735a81364b7, topicName=肝细胞癌), TopicDto(id=92208, encryptionId=0a9e922085f, topicName=贝伐珠单抗), TopicDto(id=128291, encryptionId=2b9b128291a0, topicName=阿替珠单抗)],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Thu Jul 03 00:44:53 CST 2025, time=2025-07-03,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最新Nature Cancer,肝细胞癌研究新进展!

本研究旨在揭示RIOK1在HCC中的作用及其通过相分离限制PTEN翻译的机制,为HCC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程书权教授:预后营养指数在原发性肝癌中的临床应用进展(上)

本文总结PNI在评估HCC预后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

Lancet:安罗替尼+派安普利单抗或成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新一线“利器”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樊嘉教授等报告,与索拉非尼相比,安罗替尼加派安普利单抗显著延长了不可切除肝细胞癌(HCC)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可能是新的一线选择。

European Radiology:影像学在肝细胞癌分期、治疗计划和监测中的价值

影像检查不仅对分期和治疗规划至关重要,还可用于引导手术、监测治疗效果及指导后续干预。

仑伐替尼“开路”后手术,晚期肝细胞癌患者肝脏切除术结果是喜是忧?

本研究在临床中尝试对这类患者先行仑伐替尼治疗后,再行肝切除。然而,尚不明确仑伐替尼后行肝切除是否优于直接手术。

Cancer Res:天津医科大学米泽云团队合作研究阐明CRTC2在肝癌发生和乐伐替尼耐药中的关键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该研究通过分析HCC患者的拷贝数变异,发现位于1q21.3区域的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调控转录共激活因子2(CRTC2)存在扩增现象。

Adv Sci:西安交通大学刘晓菲等研究发现铜基纳米管通过铜死亡增强饥饿疗法,用于协同癌症治疗

该研究通过分析临床样本和数据库发现,肝细胞癌(HCC)对铜死亡敏感。因此,我们设计了一种铜基纳米管(NT),该纳米管带有铜离子载体,可增强铜死亡的诱导。

Mol Cell:浙江大学林爱福等发现并表征了一类HCC相关的微肽,可有效治疗肿瘤

该研究揭示了肝微肽调节肝细胞癌线粒体RNA加工机制。

ASCO 2025 | 美国不可切除性肝细胞癌一线治疗的真实世界结局

会上发布的关于不可切除性肝细胞癌(uHCC)一线治疗真实世界结局的研究,为我们深入了解肝癌治疗在实际临床应用中的效果、安全性及患者预后等提供了宝贵数据,有助于进一步优化临床治疗决策。

ASCO 2025聚焦:“T+A”方案在不可切除及晚期肝细胞癌真实世界与长期生存结局研究

多篇关于“T+A”方案的研究文章,聚焦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真实世界应用效果,深入剖析其长期生存获益、安全性表现及影响因素等,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全面、精准的指导,助力晚期肝癌患者获得更优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