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oSorb全降解封堵器成功封堵大型膜部瘤多出口型室缺病例分享

2025-06-30 DrKing道金医学 DrKing道金医学 发表于上海

3 岁男性患儿确诊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伴假性膜部瘤(菜花型),经股路径植入 ABFDQ-II 10 规格可降解封堵器,术后封堵成功,无残余分流。

1 病例分享

基本信息

患者男性,3岁。

超声检查

术前超声所见:

① 心脏位置及大动脉连接正常,左位主动脉弓,未探及明显缩窄征象。

② 各房室内径尚属正常范围。

③ 室间隔于膜周延及主动脉瓣下见回声失落,伴假性膜部瘤形成,基底部缺损内径10.3mm,CFM于顶端探及多股散在左向右分流,主要几股分流宽度为1.8mm、2mm和2.1mm,跨隔压差77mmHg。

④ 房间隔无明显回声失落,多普勒未测及明显心房水平分流。

⑤ 肺动脉内径可,肺动脉瓣形态活动无特殊,瓣口流速1.03m/s。

⑥ 二、三尖瓣形态活动可,多普勒示二尖瓣少量反流,三尖瓣轻度反流。

⑦ DTI测二、三尖瓣瓣环e/a均>1。

超声提示:室间隔缺损(膜周部,假性膜部瘤形成)

四腔心切面。

图片

主动脉短轴切面。

图片

左室长轴切面。

图片

2 临床策略

手术策略

本次为经股路径植入,封堵器释放阶段采用超声为主的引导方式。根据术中超声及造影复测结果,术者经综合考量选择ABFDQ-II 10规格封堵器,搭配10F可降解封堵器介入输送系统进行封堵。

3 手术过程

术中造影复测缺损大小

图片

瘤体基底部约9.3mm。

图片

输送鞘到达左心室

超声下可见鞘管已通过缺损到达左心室,呈现“双轨征”。

图片

左盘展开

左盘展开。

图片

左盘展开后,输送系统整体回撤使盘面贴靠室间隔。

图片

右盘展开

图片

锁定成型

前顶鞘管固定钢缆,牵拉成型线进行锁定。

图片

锁定后超声下可见封堵器盘面平整,形态稳定。

图片

封堵器释放

逆时针旋转解脱钢缆,超声下封堵器成型良好,无残余分流。

图片

释放后评估

主动脉短轴切面。

图片

四腔心切面。

图片

超声下观察封堵器形态良好,无残余分流,封堵成功。

4 病例小结

1. 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是由于室间隔局部薄弱,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向外膨出形成的瘤样结构,据统计有30%~60%膜周部VSD会伴有膜部瘤形成[1]。根据形态学特征,膜部瘤可进一步分为四种类型:漏斗型、菜花型、囊带型和弯管型[1]。由于其位置、形态、大小、破口与周围邻近结构关系的多样性, 使其对封堵器的选择有较高要求。

2. 本例为菜花型膜部瘤,造影可见室间隔右室面凸向右室腔的瘤样结构,头端呈分叶状,有多个出口与右室相通。根据术前超声和术中复测结果,瘤体基底部约10mm,主要的3股分流宽度为1.8mm、2mm和2.1mm。在此类多出口型膜部瘤室缺的封堵中,使用常规的金属封堵器可能受膨出瘤限制,盘面展开受限,封堵器可能无法完全覆盖所有破口,导致封堵不完全或出现残余分流,同时金属伞盘夹持力度过大还会引发心脏传导阻滞。然而全降解封堵器材料柔韧,既可保证封堵稳定,又不易压迫组织,植入后可自适应复杂的结构形态与组织运动,不易影响周围组织或瓣膜功能。因此经术者综合考虑后,最终选择了ABFDQ-II 10规格封堵器,搭配10F可降解封堵器介入输送系统进行封堵。术后超声下观察封堵器形态位置良好,无残余分流,封堵成功。

感谢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赵趣鸣教授团队的病例分享,感谢李奋教授的技术指导

参考文献

[1] 胡海波, 蒋世良, 徐仲英, 等. 室间隔缺损膜部瘤的造影分型及介入治疗方法学研究 [J] . 中华放射学杂志,2005,39(01):81-86.DOI:10.3760/j.issn:1005-1201.2005.01.019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71429, encodeId=66e322e14292e,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9f414624832'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室间隔缺损#</a> <a href='/topic/show?id=2def128224c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膜部瘤#</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9,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46248, encryptionId=9f414624832, topicName=室间隔缺损), TopicDto(id=128224, encryptionId=2def128224ca, topicName=膜部瘤)],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Mon Jun 30 10:58:06 CST 2025, time=2025-06-30,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2025-06-30 梅斯管理员 来自上海

相关资讯

室间隔缺损关不关闭,何时关?

小型或已趋闭合的室间隔缺损(VSD)患者多无明显临床症状;若缺损较大,疾病中后期会发展为严重的阻力性肺动脉高压,出现发绀、呼吸困难等症状。

室间隔缺损的常见5种形态,速记!

室间隔缺损(VSD)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约占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20%~30%。室间隔缺损有较高的自然缩小和闭合率,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成人VSD的比例低于儿童。

全降解封堵器无损主动脉瓣,成功封堵距右冠瓣无缘、右冠瓣嵌入室间隔缺损病例

本文分享 7 岁男性室间隔缺损患者病例,因右冠瓣嵌入缺损等情况选择全降解封堵器经股静脉介入封堵,介绍手术过程,总结室间隔缺损相关知识、手术方法,强调全降解封堵器优势及本病例封堵效果。

艾森曼格综合征一例

室间隔缺损常见原因是无法控制的心脏异最初引起左到右血液分流,然后导致肺动脉血流增加和肺动脉毛细血管床的损害,最终引起肺动脉高压。

术后1年随访:MemoSorb®全降解封堵器成功治疗嵴下型室缺病例分享

14 岁男性患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嵴下型)伴主动脉瓣轻度反流,因缺损位置特殊,用 ABFDQ-Ⅱ 08 全降解封堵器封堵,术后效果良好,随访一年封堵有效,证实其安全有效。

全降解封堵器成功治疗三尖瓣部分遮挡的膜部瘤室间隔缺损术后1月随访病例分享

6岁10个月男孩,孕期发现室间隔缺损,平素无症状。此次因查体有杂音,超声示膜周部VSD伴膜部瘤形成,行介入手术。术中选用全降解封堵器,术后1个月封堵器稳定无残余分流,介绍相关疾病知识与手术考量。

首例“双降解”植入!3岁双缺损先心患儿一站式修复:经胸植入全降解VSD+可降解ASD同步治疗

本次手术的成功不仅体现了河南省儿童医院心脏中心在复杂情况下的先心病介入治疗领域的技术实力,也展现了国产可降解封堵器在儿童先心病治疗中的卓越应用价值,为未来高质量、低负担的心脏缺损修复提供了新方案。

MemoSorb®全降解封堵器成功治疗膜部瘤室缺伴左室假腱索

2 岁女童患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伴三尖瓣轻度反流和左室假腱索,经动静脉轨道法导入全降解封堵器完成手术。该病例体现了此类缺损手术难点及全降解封堵器优势。

三尖瓣反流显著减轻:全降解封堵器成功封堵左室右房分流合并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

本文分享 2 岁膜部瘤型室缺女患儿病例,其瘤体基底 7.6mm、伴中度三尖瓣反流。经股路径植入 ABFDQ-Ⅱ 8 封堵器,术后反流减轻、无残余分流,手术成功。探讨缺损类型与血流动力学关联。

MemoSorb全降解封堵器经胸小切口路径成功封堵8个月患儿多破口膜部瘤型室缺

8个月女婴患膜周部室间隔缺损(膜部瘤型),经胸小切口植入ABFDQ-Ⅰ5全降解封堵器,术中超声引导下成功覆盖双破口,术后1个月无残余分流,恢复良好。此为东北地区最小年龄全降解封堵器应用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