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爹难,命也短?Nature子刊:不育男性死亡风险高26%;精液质量最好的男性,平均寿命多2.7年;欠佳者死亡风险狂飙70%!
2025-07-18 木白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生活得做一些简单的改变
长期以来,人们谈起“不孕不育”,大多首先关注女性的健康问题:排卵是否规律、输卵管是否通畅、子宫内膜是否适合着床等,而男性往往只是“顺带”接受精子检查。然而,男性因素是全球不育症中不可忽视的一环。一个关键事实是,人类男性的精子质量在过去50年间持续下降,且这一趋势在近20年里进一步加剧。
谈及精子,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能不能“传宗接代”。于是精液分析便成为不孕不育门诊的“专属项目”,看似只和生孩子有关。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正在打破这一传统认知。
最新发表于Nature Reviews Urology的一项大规模系统综述[1]就给出了令人震惊的结论:不育男性的全因死亡风险比正常男性高出26%,而被诊断为少精症或无精症的男性,死亡风险更是高出1.67倍。此外,精液异常的男性罹患睾丸癌和前列腺癌的风险也显著增加。

除了“传宗接代”,也是健康预警仪

这不仅凸显了精液质量对生育力的影响,更反映了它作为男性整体健康的“晴雨表”作用。
说到健康问题,最“眼见为实”的莫过于肥胖。肥胖不仅大幅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和死亡率,也严重损害男性生殖能力,使得精子浓度、活力、形态和存活率全面下滑。

更为严重的是,代谢综合征这一肥胖的“重灾区”也对精子质量雪上加霜。

此外,现代研究还发现,不育男性患睾丸癌和前列腺癌的风险明显升高,虽然具体机制尚未完全厘清,但有学者推测,参与精子生成的DNA修复和细胞周期基因异常,可能在癌症发生中也扮演重要角色。
除了疾病,现代生活方式本身也在不断挑战男性生殖健康。
工业污染、食品添加剂、高热量饮食和久坐不动等“现代化”因素,正潜移默化地侵蚀着男性的生育力。其中,以高糖、高脂、高加工著称的西方饮食已被证实会损害精子质量。
反观地中海饮食,这种强调天然食材、蔬果全谷和健康脂肪的饮食方式,在多项研究中与精子浓度和活力的提高密切相关。

这意味着,简单的生活习惯改变就能让精子“焕发生机”,无需依赖昂贵的药物或治疗。
由此可见,精液分析的意义早已超越了“能不能生孩子”的狭隘范畴。它不仅揭示了男性当前的生殖健康状况,更是心血管病、代谢病乃至癌症等重大健康问题的“前哨站”。作为一种成本低、信息丰富、干预窗口早的检测手段,精液分析在男性健康筛查和管理中展现出极大潜力。

面子也是动力!
“想当爸”成为健康生活的起点
然而,现实情况是,尽管生活方式干预效果显著,但真正能够贯彻执行的患者却寥寥无几。美国心脏协会估算,只有约5%的人群真正遵循健康饮食、规律运动、控制体重和戒烟等心血管健康建议。为此,研究者们另辟蹊径,将男性气概与生育力这两个看似不同的概念紧密结合。他们发现,在许多文化中,男性的力量、坚韧和性能力被视为“真正男人”的标志,而生育能力正是男性气概的重要体现。
当男性面临不孕或精液异常的诊断时,常伴随着强烈的羞耻和内疚感,觉得自己“没了面子”,这不仅是身体的挫败,更是身份的打击。这种心理负担因文化差异而加剧,许多男性因此陷入孤独与无助。
基于此,研究者提出一个充满潜力的策略:将男性“做父亲”的渴望转化为推动健康生活方式改变的动力。医生可以利用精液分析结果为切入点,不仅告知生育状况,更通过科学教育让男性认识到改善饮食、增加运动、戒烟限酒等习惯不仅能提升生育力,也能促进整体健康。
这种方法有效地打破了传统的羞耻感,激发起男性的责任感和自我提升意识,将“男性气概”重新定义为坚韧、健康与成长的象征。虽然这一策略尚需更多研究验证,但现有证据显示,结合男性积极的气概特质,确实有望提升他们的健康水平。
总之,这篇综述提醒我们,精液质量不仅是观察男性生育力的窗口,更是反映男性整体健康的“第六生命体征”。利用男性对成为父亲的渴望和“男子气概”的认同,精液分析有望成为基层医疗中撬动生活方式改善、预防慢性病和降低死亡风险的重要利器。
精液指标越低,寿命越短,
没有“安全线”
可以说,精液质量不仅关乎“能不能生”,更可能是一面镜子,照见了男性的整体健康状态。那么,精液指标是否存在某种“界值”,能直接反映一个人的寿命长短?发表于Human Reproduction的一项研究[2],给出了一个颇为震撼的答案:活动精子总数超过1.2亿的男性,预期寿命可达80.3岁;而活动精子总数仅在0至500万之间的男性,平均寿命仅为77.6岁,足足少了2.7年。

这个“2.7年”的差距,足以让人重新审视精液质量的意义。而且这种趋势不仅体现在活动精子总数上,像精子浓度、总精子数等其他精液指标,也都呈现出类似的规律。也就是说,精液质量较低的男性在平均寿命上普遍不如精液质量较高的男性。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精子多就一定长命百岁”,“精子少就注定短命”。但至少可以明确一点:精液质量是男性健康的重要信号。
不仅如此,研究还发现:精液质量越差,男性的全因死亡率就越高,而且这种关系呈现出典型的“剂量-反应趋势”——换句话说,越差越危险。

而即便是那些看似“中等偏上”的精液质量,也未必安全。

这也就意味着,即使是精液质量在“普通”范围内的男性,全因死亡率也在增加,并且没有明显的“安全阈值”。

研究者进一步指出,精液质量差的男性中,许多人其实并没有确诊的慢性病,但这可能正是问题的关键——他们可能正处于所谓的“健康潜伏期”。表面上看一切正常,实则体内健康状况早已悄然改变。也因此,精液检查可能成为一个极具价值的健康“窗口期”筛查手段,帮助尽早发现隐匿的健康风险,从而争取干预与治疗的时间,延长健康寿命。
总而言之,这项研究不仅量化了精液质量与寿命之间的关联,也提供了一个颇具启发性的结论:精液质量较高的男性,平均寿命比精液质量最低的男性多出2年以上,而且这种关联在统计上呈现出明确的剂量-反应趋势——精液越健康,活得越长,或许并不是一句空话。
看来,精子不给力,既可能挡了“上岗当爸”的通道,也可能提前给寿命打了个折。别慌,这只是身体递来的一张早场票:趁剧情还没演到重大疾病那一幕,先动手改剧本——把夜宵和烟酒戒了。等我们再次检票入场,大概率会发现:原来“当爹”和“长寿”都能坐同一排,而且视角更好。
参考资料:
Lyons, H.E., Peel, A., Gonzalez, M. et al. Unlocking the power of semen analysis in primary health care — a path to men’s health and lifestyle transformation. Nat Rev Urol (2025). https://doi.org/10.1038/s41585-025-01047-1
[2] L Priskorn, R Lindahl-Jacobsen, T K Jensen, S A Holmboe, L S Hansen, M Kriegbaum, B S Lind, V Siersma, C L Andersen, N Jørgensen, Semen quality and lifespan: a study of 78284 men followed for up to 50 years, Human Reproduction, 2025;, deaf023, https://doi.org/10.1093/humrep/deaf023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代谢综合征# #少精症# #精液指标#
8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