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病人麻醉中使用碳酸氢钠的核心注意事项
2025-07-19 麻醉MedicalGroup 麻醉MedicalGroup 发表于上海
碳酸氢钠使用需严格把握指征,精准控制剂量与输注速度,强化监测,管控特殊风险,仅为酸碱平衡临时辅助手段。
一、严格把握使用指征
-
仅用于代谢性酸中毒 -
必须在循环稳定(充分补液/升压后)且明确 pH<7.2 或 BE≤−6mmol/L 时使用,过早应用可能加重组织缺氧或掩盖休克病因。 -
呼吸性酸中毒需优先机械通气,仅在无法通气且 pH<7.2 时慎用。 -
绝对禁忌证 -
代谢性/呼吸性碱中毒、未纠正的低钙血症(诱发抽搐);
-
严重肾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30ml/min)、未控制的心衰或肝硬化(钠潴留风险)。
二、精准控制剂量与输注
-
分阶段给药 -
初始剂量:仅补充计算量的 1/3~1/2(公式: 补碱量(mmol)=|目标BE−实测BE|×0.25×体重(kg)
),目标pH升至7.2~7.3即可。 -
示例:70kg患者BE=−10mmol/L,首次补碱量≈35mmol(相当于5%碳酸氢钠58ml)。 -
严格限速 -
静脉滴注速度≤2~4g/h(相当于5%溶液40~80ml/h); -
心功能不全者需减速至 <2g/h,避免容量负荷过重。
三、强化术中监测
-
动态指标追踪 -
每30~60分钟检测动脉血气(pH、BE、乳酸)及电解质(血钾、血钙); -
警惕纠酸后血钾骤降(H⁺-K⁺交换)及游离钙减少(碱中毒诱发抽搐)。 -
不良反应应对 -
静脉炎:稀释至 1.25%~2.5% 浓度输注(如5%溶液加2倍葡萄糖液);
-
碱中毒征象(呼吸抑制/肌肉震颤):立即停药并机械通气支持。
四、特殊风险管控
-
药物配伍禁忌 -
禁止与含钙制剂(林格氏液)、血管活性药同通路输注,防沉淀失效; -
联用利尿剂时需强化血钾监测(低钾风险倍增)。 -
高危人群管理 -
肾功能不全者减量50%,并监测尿量及肌酐; -
孕妇仅在利大于弊时使用,警惕钠潴留诱发肺水肿。
核心原则:碳酸氢钠不可替代休克病因治疗(如容量复苏/感染控制),仅为酸碱平衡的临时辅助手段。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代谢性酸中毒# #碳酸氢钠#
4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