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lecular Neurodegeneration:为何血浆 GFAP 难以成为临床可靠指标?多模态研究给出答案

2025-05-12 xiongjy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血浆GFAP水平与PET成像标记的星形胶质细胞活性不一致,其来源可能涉及多种组织,且与脑脊液GFAP表现不同。检测方法的局限性和标准化问题进一步降低了其作为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的可靠性。

近年来,血液生物标志物的开发成为神经退行性疾病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的研究热点。其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因其在脑脊液(CSF)和血液中的水平与疾病进展的关联性而备受关注。GFAP作为星形胶质细胞的标志物,其水平升高通常被视为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的指标。然而,尽管血浆GFAP在阿尔茨海默病(AD)等疾病中显示出较高的诊断价值,但其作为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直接生物标志物的可靠性仍存在争议。本文通过综合分析现有研究,探讨了血浆GFAP的局限性及其潜在问题。

研究通过多模态方法评估了血浆GFAP与星形胶质细胞活性的关系,包括PET成像、脑脊液分析以及组织病理学检测。PET成像使用了多种放射性示踪剂(如11C-DED、11C-BU99008和18F-SMBT-1)以标记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同时结合脑脊液和血液中GFAP水平的测量。此外,研究还分析了GFAP在其他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探讨其来源的复杂性。这些方法的应用旨在揭示血浆GFAP与星形胶质细胞活性之间的关联是否具有特异性。

研究结果显示,血浆GFAP水平与PET成像标记的星形胶质细胞活性之间存在不一致性。例如,在散发性和家族性AD患者中,血浆GFAP水平与11C-DED PET成像结果呈负相关,而脑脊液GFAP则与其他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如S100β和CHI3L1)具有更强的相关性。此外,血浆GFAP的升高在时间上早于脑脊液GFAP,且幅度更大,但这种升高并未完全对应于星形胶质细胞的反应性增生。研究还发现,GFAP不仅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表达,还广泛分布于外周神经系统和其他组织(如肠道、肝脏和皮肤),其水平升高可能与这些组织的病理状态相关,而非单纯反映脑内星形胶质细胞的活性。

进一步的分析表明,血浆GFAP与脑脊液GFAP在疾病进程中的表现存在显著差异。例如,在多发性硬化症(MS)患者中,脑脊液GFAP能够预测疾病活动性和进展,而血清GFAP则无此能力。此外,GFAP的检测方法(如SIMOA技术)虽然提高了灵敏度,但仍受限于抗体特异性、GFAP异构体和翻译后修饰的干扰,导致不同研究之间的结果难以标准化。这些发现提示,血浆GFAP的升高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驱动,而不仅仅是星形胶质细胞的反应性增生。

基于以上结果,本文得出结论:血浆GFAP作为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的生物标志物存在显著局限性。其来源的模糊性、与其他标志物的不一致性以及检测方法的标准化问题,均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未来研究需通过更全面的方法(如组织特异性标记、PET成像和纵向队列研究)明确GFAP的释放机制及其与疾病的具体关联。只有在充分理解其生物学基础后,血浆GFAP才能成为可靠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生物标志物。

原始出处:
Youn, W., Yun, M., Lee, C. J., & Schöll, M. (2025). Cautions on utilizing plasma GFAP level as a biomarker for reactive astrocytes in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Molecular Neurodegeneration, 20(1), 54.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64611, encodeId=e52622646114d,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5df56936690'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生物标志物#</a> <a href='/topic/show?id=8b7ae45899c'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神经退行性疾病#</a> <a href='/topic/show?id=7a98840e353'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6,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69366, encryptionId=5df56936690, topicName=生物标志物), TopicDto(id=74589, encryptionId=8b7ae45899c, topicName=神经退行性疾病), TopicDto(id=84073, encryptionId=7a98840e353, topicNam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Mon May 12 10:58:57 CST 2025, time=2025-05-12,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Cell》重磅: 阿尔茨海默病有望在发病前30年被高效诊断

常染色体显性阿尔茨海默病(ADAD)占 AD 约 1%,发病早。研究分析其突变携带者脑脊液蛋白组,鉴定新标志物,建预测模型,对 AD 研究意义重大,也助于散发性 AD 诊断治疗。

World J Urol:六种新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生物标志物在预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复发情况

独评估的生物标志物在预测TURB后结局的预后能力方面表现不佳。更复杂的多变量预测模型可能会提高其预后性能。

Nat Immunol:长新冠病理机制揭秘,免疫失衡与炎症网络异常,成潜在治疗突破口

研究揭示了长新冠患者免疫细胞谱系的细微变化及特定共抑制受体的上调,并发现了一组与呼吸急促相关的血浆生物标志物。这些发现阐明了长新冠潜在的免疫病理机制,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生物标志物和靶点。

【论著】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对缺血性卒中代谢变化及潜在生物标志物的分析研究

本研究拟通过对IS患者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探索能够有效识别早期IS患者的代谢物,为临床建立代谢组学生物标志物高精度诊断模型提供参考。

利用数据评估Lyso-Gb1作为戈谢病治疗效果的生物标志物

本研究确认了使用DBS样本常规监测GD患者lyso-Gb1浓度在现实世界环境中是可行的,并可用于评估治疗反应。

Nat Genet | 前列腺癌中m⁶A修饰的分布特征、临床关联及预后意义

该研究揭示了m⁶A修饰在前列腺癌中的分布特征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联,阐明了m⁶A修饰作为前列腺癌潜在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的作用机制。

JCO:沈琳教授团队发现NOTCH1突变显著预测替雷利珠单抗在晚期食管鳞癌中的生存获益

尽管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已成为晚期或转移性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二线治疗的重要手段,但临床观察显示,仅有部分患者能够从中获得持久的生存获益。这使得寻找可靠的预测性生物标志物变得尤为迫

慢性心衰的检查:生物标志物(24年指南)

心衰生物标志物分四类,利钠肽和心肌肌钙蛋白应用广。利钠肽可诊断、评估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还有 sST2、半乳糖凝集素 - 3 等新型标志物,联合应用多标志物有价值。

TC、TPS、IC、IPS、CPS这些PD-L1表达指标都代表什么?一文盘点!

免疫治疗需生物标志物,PD -L1 表达应用广泛。其检测有多种抗体 / 试剂盒,评分方式多样,不同克隆号抗体检测结果及与疗效关系有差异,多种免疫治疗药物依 PD -L1 表达用于不同癌种。

Nat Aging:大规模蛋白质组学分析揭示帕金森病的新病理机制和潜在生物标志物

这项研究通过大规模蛋白质组学分析,揭示了帕金森病的新病理机制,并发现了多个潜在的生物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