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需手术、用药!颈部按摩能给大脑“排毒”?Nature(48.5):通过机械刺激颈部淋巴管,可促进脑部代谢废物清除,逆转大脑衰老

2025-06-28 梅斯学术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文章揭示了非侵入性调控颈部淋巴可显著增强CSF引流效率,并在不损伤组织的前提下促进脑部代谢废物清除,为理解脑清除系统调控机制及开发无创干预手段提供了新思路。

我们的大脑每天会产生约500毫升脑脊液(CSF),这套“活水系统”不仅负责营养输送,更是重要的“排污管道”。脑脊液循环障碍已被证实与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密切相关。然而传统药物难以精准调控这个特殊循环系统,外科手术又存在高风险——这项新研究恰好提供了"内外兼修"的完美解决方案。

近日,韩国大田基础科学研究所研究团队在Nature杂志发表了研究成果,文章揭示了非侵入性调控颈部淋巴可显著增强CSF引流效率,并在不损伤组织的前提下促进脑部代谢废物清除,为理解脑清除系统调控机制及开发无创干预手段提供了新思路。

不用手术吃药,轻轻按摩颈部就能显著提升大脑的“排毒”效率?这究竟是什么回事,让我们一起看看。

图片

一、脑脊液(CSF)排出通过浅颈淋巴系统(scLVs

在小鼠颈部,浅表颈淋巴管(scLVs)引流至下颌下淋巴结、副下颌下淋巴结和腮腺淋巴结,而深部颈淋巴管(dcLV)引流至深颈淋巴结。通过对Prox1-GFP小鼠的观察发现,三组浅表颈淋巴结恒定存在,但副下颌下淋巴结的位置存在变异,可分为三种类型:1型(61.0%,副下颌下淋巴结与下颌下淋巴结融合)、2型(31.2%,独立存在)和3型(7.8%,与腮腺淋巴结融合)。

为明确这些淋巴结对脑脊液(CSF)的引流作用,研究人员在麻醉小鼠的小脑延髓池中注入荧光示踪剂(TMR-dextran)。检测发现50%的CSF通过scLVs引流至下颌下及附属下颌下淋巴结,另50%通过dcLV至深颈淋巴结。而淋巴管scLV-1/2的收缩特性是CSF引流的关键动力机制。此外,在食蟹猴中验证相同通路,荧光微球出现在硬腭淋巴管和下颌下淋巴结,与小鼠模式一致,提示跨物种保守性。

图片

二、scLVs的上游连接

进一步追踪上游通路,发现CSF经颅外路径:scLV-1的上游连接:通过颅内硬脑膜淋巴管(沿翼腭动脉走行)与颅外眶周淋巴管相连。scLV-2的双重上游网络:路径1:嗅球附近硬脑膜淋巴管→穿过筛板→与嗅黏膜及鼻侧壁淋巴管汇合。路径2:沿翼腭动脉的脑膜淋巴管→与腭大动脉/神经旁的降支淋巴管相连。鼻淋巴管的特殊路径:部分鼻淋巴管穿过切牙孔与硬腭淋巴管连接,但不与软腭淋巴管相通。猴类实验证实存在与小鼠相似的CSF引流路径。

图片

三、衰老通过scLVs减少脑脊液引流

老年小鼠(80-95周)鼻粘膜淋巴管面积减少80%,硬腭淋巴管数量下降43%-71%,导致CSF向颈部淋巴结引流减少30%。但scLVs的收缩功能(自发性收缩频率、幅度)未受损。对小鼠进行转录组分析,发现老年小鼠中,Nos3high LEC亚群比例显著增加(30.3% vs 年轻小鼠2.0%),伴随NO合成相关基因(Nos3、Sod2、Gch1)上调。但eNOS蛋白及磷酸化水平降低,提示NO信号通路存在翻译或蛋白稳定性障碍。

图片

四、机械刺激增强CSF流出

研究团队开发了力控机械刺激装置,可以模拟按摩动作对颈部浅表淋巴管施加可控的压力以便逆转老年小鼠的脑脊液排出障碍。实验分为低强度(0.01-0.02 kgf)和高强度(0.04-0.08 kgf)两组,结果显示:①低强度刺激:仅需5分钟的按摩,脑脊液示踪剂在浅表颈淋巴管中的荧光信号增加了2.29倍;20分钟的按摩后,下颌下淋巴结中的荧光信号增加了3倍。②高强度刺激:反而导致淋巴管收缩,脑脊液排出减少。

更令人振奋的是,这种机械刺激对老年小鼠同样有效。经过20分钟的低强度按摩,老年小鼠的脑脊液排出量增加了2.81倍,完全逆转了年龄相关的排出障碍!对其机制进行分析发现:这种效应依赖于完整的一氧化氮信号,因为NOS抑制剂L-NAME可阻断31%的刺激效应。特别重要的是,该干预能使衰老小鼠的CSF引流恢复至接近年轻水平,且连续4天干预仍保持效果。

图片

小结

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脑脊液排出的新机制,还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提供了全新的非药物干预思路。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按摩洗脑”会成为一种科学认可的保健方法。让我们期待更多突破,为大脑的健康保驾护航!

虽然这项技术尚未应用于临床,但我们可以从研究中获得一些启示:

①轻柔按摩颈部:避免用力过猛,低强度、有节奏的按压可能更有效。

②关注鼻腔健康:鼻腔淋巴管是脑脊液排出的重要通道,保持鼻腔通畅(如避免慢性鼻炎)可能有助于脑健康。

③保持运动:咀嚼、说话等面部运动可以刺激硬腭淋巴管,间接促进脑脊液循环。

参考文献:

[1] Jin H, Yoon JH, Hong SP, et al. Increased CSF drainage by non-invasive manipulation of cervical lymphatics.Nature. Published online June 4, 2025. doi:10.1038/s41586-025-09052-5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71329, encodeId=35f222e132911,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9b0d850264e'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脑脊液#</a> <a href='/topic/show?id=2187128201f7'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颈部淋巴#</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0,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85026, encryptionId=9b0d850264e, topicName=脑脊液), TopicDto(id=128201, encryptionId=2187128201f7, topicName=颈部淋巴)],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un Jun 29 14:10:29 CST 2025, time=2025-06-29,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2025-06-29 梅斯管理员 来自上海

相关资讯

ART:通过机器学习预测淀粉样蛋白阴性个体未来的Aβ阳性率

标准测量在检测未来Aβ -阳性和评估转换风险方面具有潜力,即使是认知正常的人也是如此。

论著|脑脊液二代基因检查确诊SARS-CoV-2脑炎临床分析

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脑脊液二代测序确诊了5例SARS-CoV-2脑炎患者,对这5例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总结、分析,结合既往文献报告的大量病例的临床数据,以期进一步提高对SARS-CoV-2脑炎的认识。

Clin Pharmacol Ther:静脉输注尼莫地平显著提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脊液药物浓度,降低迟发性脑缺血风险

本研究前瞻性研究了 10 例患者aSAH后口服和静脉注射尼莫地平在血浆、CSF和ISF中的药代动力学,结果表明静脉注射给药在血浆和 CSF 中都能达到更高的浓度。

脑脊液 IgG 指数

脑脊液 IgG 指数,实用临床医学公式一键帮您计算,点击即可使用。

Nature Medicine:阿尔茨海默病预测新突破,这个脑脊液指标能提前20年预警认知衰退

这项研究不仅发现了预测AD认知预后的最佳生物标志物,更开创性地展示了血浆蛋白质组学替代脑脊液检测的可能性。

Nature:非侵入性刺激颈部淋巴可增强脑脊液引流,改善清除障碍

大脑高效运作依赖于神经元的健康活动,也离不开有效的废物清除系统。脑脊液(CSF)不仅为中枢神经系统提供物理保护和营养支持,更是清除神经元代谢废物的关键介质。其中,β-淀粉样蛋白(A&beta

Alzheimer’s & Dementia:脑脊液中胶质生物标志物与认知功能存在显著关联

研究发现CSF中的胶质生物标志物GFAP、YKL-40和sTREM2水平与认知功能显著相关,特别是在有认知风险的个体中,这些标志物可以作为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和预测的重要指标。

NGS panel检测多种儿童脑肿瘤脑脊液cfDNA基因突变,与肿瘤组织样本分析百分之百一致

研究对儿童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患者脑脊液游离 DNA 检测,发现可检测相关变异,与肿瘤组织分析一致,为诊断提供新途径,未来需更大规模研究优化。

IVD前沿丨脊髓髓内肿瘤早期诊断及复发监测新技术

作者利用靶向测序评估了脑脊液中游离细胞DNA (cfDNA)测序在脊髓肿瘤术前鉴别诊断中的有效性。

Blood Cancer Discovery:脑脊液ctDNA动态监测助力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新疗法探索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治疗存在难题,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团队开展多中心 II 期临床试验,探索 MIT 方案疗效与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