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前沿|Hepatol Res :血清β-隐黄素浓度与MASLD患者心血管死亡率成负相关

2025-06-28 临床肝胆病杂志 临床肝胆病杂志 发表于上海

该研究首次发现了在小于60岁的MASLD患者中,血清β-隐黄素浓度与MASLD患者的心血管死亡率成负相关,且两次前瞻性队列分析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成为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肝病,影响全球25%-35%的成年人。NAFLD的疾病谱涵盖从大于5%肝细胞出现单纯性脂肪变,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和肝纤维化等晚期阶段。2023年三大国际肝脏协会联合提议将NAFLD更名为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ASLD),这一命名变更能反映对该疾病病理生理学机制及其心脏代谢影响的深入认识。大量临床证据表明,合并NASH和晚期纤维化的MASLD/NAFLD患者全因死亡率显著升高,其主要死亡原因为心血管疾病,其次是肝外恶性肿瘤和肝脏相关并发症。鉴于目前该疾病治疗手段有限,生活方式干预仍是其预防和管理的基石。近年来,类胡萝卜素摄入与肝脏脂肪堆积减少之间的关系已得到广泛研究。类胡萝卜素作为常见的天然抗氧化剂,广泛存在于我们日常饮食中的多种水果和蔬菜中。人类血液中通常检测到六种主要膳食类胡萝卜素:番茄红素、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β-隐黄素、叶黄素和玉米黄质。这些类胡萝卜素各具独特性质与潜在健康效益。近期研究发现,β-隐黄素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脂质代谢、抑制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调控巨噬细胞/ Kupffer极化等多重机制, 对MASLD产生积极干预作用,从而阻止NASH进展。尽管大量流行病学数据表明膳食类胡萝卜素可通过抗氧化作用产生心血管保护效应,但其对全因死亡率及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影响仍存在争议。

2025年5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嘉定分院的伍均和沈国银共同通信Hepatology Research发表了一篇论文。该论文基于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检查调查数据库(NHANES)和NHANES Ⅲ数据库进行了两次前瞻性队列研究,通过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探究了血清中五种类胡萝卜素与MASLD患者心血管死亡率的相关性。研究发现, 血清β-隐黄素浓度与小于60岁的MASLD患者的心血管死亡率成明显负相关。经多变量校正后,血清中β-隐黄素浓度(μg/dL) log10转化后每增加一个单位, NHANES中小于60岁的MASLD 的患者心血管死亡率降低85%, NHANES Ⅲ中小于60岁的MASLD患者心血管死亡率降低92%。对血清β-隐黄素浓度进行三分位数分类,以β-隐黄素浓度最低三分位数为参考, NHANES中小于60岁的MASLD患者校正后心血管死亡率的Hazard Ratios (HRs) 依次为1.00 (reference), 0.55(0.12-2.41), 0.02(0.002-0.24), P trend =0.03, NHANES Ⅲ中小于60岁的MASLD患者校正后心血管死亡率的HRs依次为1.00 (reference),0.47(0.14-1.58), 0.05(0.01-0.31), P trend =0.002。

图片1.png

总之,该研究首次发现了在小于60岁的MASLD患者中,血清β-隐黄素浓度与MASLD患者的心血管死亡率成负相关,且两次前瞻性队列分析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摘译自WANG QQ, ZHU J, MIAO LJ, et al. Associations of serum carotenoid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mortality among patients with 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steatotic liver disease[J]. Hepatol Res, 2025. DOI: 10.1111/hepr.14215. [Epub ahead of print].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71334, encodeId=962d22e133442,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769099e24d7'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a> <a href='/topic/show?id=de511282039d'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血清β-隐黄素#</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8,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28203, encryptionId=de511282039d, topicName=血清β-隐黄素), TopicDto(id=99724, encryptionId=769099e24d7, topicName=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un Jun 29 15:06:39 CST 2025, time=2025-06-29,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研究建议:常喝绿茶,能有效改善脂肪肝,防止肝损伤!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常见慢性肝病,发病率上升。中国医科大学研究发现绿茶中的 EGCG 可降低患者肝脏脂肪含量,调节脂质代谢,或为 NAFLD 治疗带来新方向。

专家论坛|姚树坤: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发病机制与中医病机

本文将从遗传因素,饮食不节和氧化应激,脾胃湿热和胰岛素抵抗,湿热邪气和有机酸代谢,肠道微生态几个方面对MAFLD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

Adv Sci:香港中文大学邵鹏柱团队研究首次报道游离胆固醇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损伤的机制和使用二氢丹参酮I的治疗干预

该研究发现首次报道了FC在NAFLD中的有害作用,这可能导致通过利用DhT和PPARα途径的治疗潜力来开发新的NAFLD治疗策略。

【期刊导读】新证据: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影响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乙肝的疗效

研究揭示了合并NAFLD对慢乙肝患者接受NAs治疗疗效的不良影响,尤其是在病毒学应答方面。

特别关注|动力蛋白相关蛋白1(Drp1)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

线粒体处于融合和裂变的动态平衡中,而针对恢复线粒体动力学的靶向药物则成为NAFLD治疗的热点研究方向。

论文解读|Hu C/Huang Y/Wang L教授团队揭示IRF8通过BMAL1/PPARγ轴加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该研究通过体内外实验揭示了IRF8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机制,发现IRF8通过BMAL1/PPARγ轴促进肝脏脂质积累,为NAFLD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潜在靶点。

特别关注|生物钟调控的线粒体动力学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

本文总结了生物钟调控的线粒体动力学在NAFLD病因学中的重要作用,为临床早期防治NAFLD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证实:喜欢喝绿茶,能有效治疗这一常见疾病!

中国医科大学研究发现绿茶中 EGCG 可缓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通过临床、动物及细胞实验,证实 EGCG 抑制 DPP4,改善肝脏脂质代谢,为 NAFLD 辅助治疗提供依据,具有应用前景。

特别关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共识的质量评价

本研究采用临床指南研究与评价系统工具第二版与国际实践指南报告规范清单分别评价已发布的NAFLD中医药/中西医结合指南/共识的方法学与报告方面的质量。